陆军某旅淬炼联合指挥“中军帐”:机关干部全员全程嵌入训练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刘灿 等 责任编辑:乌铭琪 2025-07-25 07:19:52

陆军某旅淬炼联合指挥“中军帐”——

机关干部全员全程嵌入训练

■刘 灿

该旅联合海军某部组织上下登陆舰训练。 钟志豪摄

仲夏时节,陆军某旅一场对抗训练在某海域即将展开,指挥员向机关参训人员提醒注意事项:“行动控制席要及时掌握友邻部队动态,研判调整下阶段作战计划……”

联合指挥所内,各要素席位密切协同。随着一道道指令传来,该旅机关与友邻单位参谋人员共同研判战场态势,争分夺秒拟制协同计划,指挥分队有序展开行动。

“以往驻训,机关干部多数时间忙于处理文电业务,只能部分参加军事训练。今年全体机关干部全程嵌入训练,抓住战斗力生成的‘黄金窗口期’,锤炼作战本领。”该旅作训科郑科长告诉笔者,今年驻训,他们统筹整合业务工作,减轻机关干部负担,让机关干部有更多时间投入军事训练。

“机关是一线作战部队的神经中枢,我们必须利用好野外驻训窗口期,打造能参善谋、运转高效的指挥型机关。”该旅领导说,一方面,他们采用“指挥技能轮流训、对抗演练强化训、考核检验倒逼训”的方式,抓实过程控制、跟踪问效、考核验收等环节,提升机关军事训练质效;另一方面,与不同军兵种的多个友邻部队建立训练协作机制,共同制订训练计划,推动各作战要素融在一起训、合在一起练。

训练现场,主攻部队夺控受阻,迅速将“敌”强火力点信息回传至后方。指挥员随即下令:拟制空军火力打击计划,实施打击。联合指挥所内,火力控制席的该旅火力科胡科长立刻与空军火力协调员研判目标性质,拟制打击计划,呼唤友邻空军战机摧毁“敌”目标。

战斗渐趋“白热化”,胡科长分别与来自不同军兵种部队的席位参谋,拟制对不同目标的火力打击计划,作战筹划水平和指挥应变能力得到进一步锤炼。

“每参加一次训练,每完成一项任务,指挥技能和打仗本领都能得到提高。”该旅机关一名参谋告诉笔者。

据了解,为严格落实训练考核规定、锤炼打仗本领,该旅为机关干部建立军事训练档案,作为评功评奖、晋职晋衔的重要参考。此前一次指挥信息系统操作考核,4名机关干部因考核不过关被当场通报,并被责令限期补考。随后,他们主动申请加练,直到考核全部通过。

今年驻训期间,该旅与友邻部队组织实兵对抗训练,机关干部全程嵌入指挥所,根据战场态势灵活处置各类突发情况,有条不紊指挥分队行动,圆满完成训练任务。

驻训,不是换个地方办公

■杨 悦

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作为指挥战斗的“中军帐”,机关必须立牢向战为战的导向。机关干部应当时刻牢记职责使命,增强备战打仗意识,思打仗之责、干打仗之事、强打仗之能,真正让抓建重心、工作重点向主责主业靠拢,形成上下一门心思、各级一个步调抓练兵备战的良好局面。

从忙于文电业务到嵌入指挥训练,陆军某旅淬炼联合指挥“中军帐”的经历告诉我们,机关的根本职能必须在战场上检验,驻训,不是换个地方办公,而要根据实战需求锤炼打仗本领。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战争,需要畅通指挥链路、规范指挥程序、完善协同战法,高效联动形成作战合力。驻训期间,各级机关只有抓住战斗力生成的“黄金窗口期”,在真打实抗中精武强能,才能锻造更强的联合指挥“中军帐”。

从“文电流转”到“作战牵引”,是牢固树立战斗队思想、强化战斗员身份、立起战斗力标准的体现。各级应聚力构建指挥型机关,让机关干部在联演联训、应急处置中不断淬火加钢,练就指挥谋略高敌一筹、战术战法强敌一招的过硬本领,确保一声令下能够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打破“思维墙”  融入“要素链”

■陆军某旅机关干部  雷永涛

今年驻训刚开始,我们就按照指挥要素分工,进入不同席位展开训练。作为某要素一员,我身边多了来自其他科室的战友。

前不久的一场对抗训练中,尽管“敌”情复杂多变,指挥链条却运转得十分顺畅。曾经穿梭忙碌的身影和电话铃声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席位间简明高效的沟通。这一变化,是旅机关打破科室壁垒、树牢联合作战“一盘棋”的缩影。

有一年驻训,“敌”装甲目标突然发起攻击,我方火力群错过最佳打击时机,导致对抗失利。我们复盘检讨时发现,由于某要素信息无法被直接调用,相关数据散落在各要素席位末端,难以第一时间组织火力打击。这让我和战友意识到,一面由科室编组筑起的“高墙”,正在阻碍指挥链路的顺畅运行。

今年,旅队专门对机关指挥模式作出调整,将“按科室编制训”改为“按作战要素训”,围绕不同作战要素将各科室成员混合编组,针对性开展指挥信息系统使用训练。

刚开始,来自不同科室的战友重新编组,难免出现问题:有的不熟悉指挥程序,遇到情况总是请示原科室;有的习惯使用本专业术语,导致沟通不畅;有的只关注“自家”数据,没有真正把自己代入席位……经过磨合,大家逐渐打破“思维墙”,打通了指挥链路的“梗阻”。如今,各要素之间更加了解对方需要什么数据、要实现怎样的战术意图,训练中我们普遍感到,信息流转更加快速便捷,指挥决策更加精准高效。

随着要素不断融合,我愈发明白,作为指挥链条一环,只有跳出科室的“思维墙”,主动融入“要素链”,才能打通信息堵点、用活战场数据,让指挥信息系统真正成为联合作战体系的神经中枢。

(刁鹏凯整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