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踏访抗日根据地旧址,追寻我党我军廉洁奉公好作风——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军报记者 韩杰 谢菲 曹春耀
盛夏清晨,日出东方,朦胧的天空渐渐明亮。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记者行走在晋察冀阜平、苏北盐阜区、山东沂蒙山区等抗日根据地旧址,总能听到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这首歌,创作于1943年的抗日烽火中,原名叫《边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80多年过去,我们倾听,我们叩问,一路追寻那歌声背后穿越时空的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唐艳蓉摄
要想战胜敌人,先要战胜自己——
两场“生死战”都不能输
在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的资料室里,记者看到一本书中记载了1938年颁布的《中共晋察冀省委关于在政权机关中工作的党员必须遵守的条例》,简单有力的4条规定让人印象深刻。
“刻苦耐劳,积极负责,绝对廉洁正直”“绝对服从党的决议和指示”……这些力透纸背的条文出台时,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仅4个月,但对不正之风的整肃已经如火如荼展开。
一个新生的抗日根据地政府,为何要在战火硝烟中挥起整肃利剑?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副馆长周慧敏道出了严酷现实:“老百姓对旧政权大吃大喝、贪污公款、欺行霸市等现象深恶痛绝。一个新政权如果不能约束手中的‘权’,根据地的‘根’就会慢慢腐烂。”
采访中,记者经常听到老区人民谈论八路军的廉洁故事:朱德向好友写信借钱,接济年迈母亲;聂荣臻吃粗粮、住草棚,与军民同甘共苦;刘伯承眼部感染,为节省一支麻药,他忍痛接受手术……
那些横刀立马、英雄虎胆的八路军、新四军名将,为何在作风纪律的小事小节上常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敬畏之心?
“风腐互为表里、同根同源,腐败往往是不正之风从量变转为质变的结果。这个道理,共产党人看得最清楚、理解最深刻。”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莒南县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庆合向记者谈起一件往事——
当年,八路军第115师民运部股长翟新亚受命出任郯城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然而,环境的变化、权力的侵蚀让这位老八路迅速沉沦,贪污受贿、玩忽职守,生活作风糜烂。
罗荣桓赴郯城查明实情后,怒不可遏:“谁骑在老百姓头上,老百姓就要起来打倒他!”翟新亚旋即被撤职、开除党籍。
战场的胜败关乎生死存亡,反腐的成败也关乎生死存亡,两场“生死战”都不能输。
在苏中抗日根据地,1942年6月至7月,有4名干部因贪污被依法严惩。苏中行署税务局第四分局主任邢爱身贪污4000元,新四军第1师特务营营长李桂成贪污1000元,均难逃法网。
当时,八路军第129师政委邓小平派干部到根据地各县检查,曾掷地有声地告诫干部:“你们应该记住,谁要是贪污一分钱,就是叛变的开始。”
“我经历过那个年代,太清楚廉洁的重要性了!那时,要是有一个腐败分子在根据地为虎作伥,对民心的破坏力不亚于一群鬼子‘扫荡’!”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记者遇到了前来参观的九旬老人展先勇。当年,他曾担任儿童团团长。
仔细观看纪念馆里的“反腐倡廉”展陈,老人思绪万千:“这些年,我们党下决心‘打虎拍蝇’,风气真是一天比一天清朗。这跟当年根据地刮骨疗毒是一个道理——队伍要干净,人心才齐、根基才牢,要想战胜敌人,先要战胜自己!”
从“宋公堤”到“雪枫堤”——
廉洁奉公筑起“民心堤坝”
江苏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内,有一块高约2米的“宋公纪功碑”,记者抬头凝望,碑文已经难以辨认。
岁月流逝,石碑字迹漫漶,但抗日根据地的廉洁作风仍然在当地群众中口口相传。
“1939年8月,黄海之滨突遭百年未遇的海啸。海堤崩溃,沿海数百里一片汪洋,苏北上万名百姓罹难。”讲解员颜娜介绍,灾后,国民党政府拨款修堤,但是修堤过程中偷工减料,次年大堤就被海浪冲垮。
天灾人祸,满目疮痍,共产党来了晴了天!
为了不增加贫苦百姓负担,时任阜宁县县长、共产党员宋乃德一改旧政权增税筹钱的做法,转而以盐税作抵押,向当地大户人家募集资金重修大堤。为解决修堤民工吃饭问题,新四军第3师师长黄克诚下令,将新购入的军粮分批调拨工地。
“在日伪军的封锁和‘清剿’下,根据地生活极为困难,新四军自己也不宽裕。”谈起那时境况,颜娜感慨不已,“一条大堤,照见国共两党的作风之别——一个想着把工程款往自己的腰包里‘装点’,一个想着从自己的口粮里为百姓‘省点’。”
“这座长达45公里的拦海大堤,仅仅两个多月就修建完成。历尽劫波的百姓,将它誉为‘宋公堤’,万余名群众共同签名,刻石立碑,永作纪念。”
记者一路寻访发现,有许多这样的“民心堤坝”在抗日根据地绵延。
河北涉县,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率领军民,在太行山上凿出一条近30里的漳南大渠,附近村庄的3000多亩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水浇田。百姓把这条渠称为“将军渠”;
江苏泗洪,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率领军民冒雨抢险救灾,加固堤防,守护数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年修筑的堤坝,就是现在的“雪枫堤”……
斯人已逝,风骨长存。穿越山峦沟壑,记者抵达河南夏邑,在彭雪枫纪念馆,见到了将军的遗物——两套整洁的旧军装,一床洗了又洗、补了又补、已经发白的被子,一双经常穿的草鞋。
睹物追思,讲解员李小迪提到彭雪枫生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光荣,贪图享受可耻。”
“彭雪枫结婚时,盖的是打着补丁的旧被子,坚决不让工作人员换新的。”李小迪说,言出行随、说到做到,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操守。
连年艰苦征战,彭雪枫患上了严重的胃病。一次,彭雪枫工作到深夜,警卫员怕他胃病发作,给他煮了一碗面条。彭雪枫深知,官兵和老乡生活都很困难,说什么也不肯吃,最后把面条送给了一名生病的群众。
彭雪枫牺牲后,淮北军民自发为他送行。沿途的祭桌上,摆着一碗清水、一面镜子,象征他一生清如水、明如镜。
“英勇善战的彭雪枫,廉洁奉公的彭雪枫,在人民心中分量一样重!”江苏省宿迁军分区干事万东明告诉记者,宿迁是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第4师战斗的地方。如今的宿迁大地,雪枫学校里书声琅琅,雪枫公园中青松苍劲,雪枫大道车流如织,雪枫烈士陵园时常有人前来祭扫……
“争当雪枫传人,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万东明说。
没有“特殊利益”,才有“特殊材料”——
共产党人的“算盘”从不为自己打
盐城市初级中学校园内,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旧址保存完好。走进展陈室,抗大五分校的纪律简洁而醒目:不动摇不逃跑,不贪污不腐化,不消极不骄傲……
“我在这里上学,听着新四军的故事长大。”学校教师巫泰伟,是新四军老战士巫锡九的孙子。对这段历史,他如数家珍:“抗大五分校培养的学员,大多会走上军政领导岗位,所以对他们的纪律要求特别严格。”
严明的纪律规矩,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规范着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
袁国平曾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他的儿子后来曾问母亲邱一涵:“同学们说我爸爸当大官,妈妈长征肯定骑马,是吗?”邱一涵淡淡一笑:“爸爸的马上驮的是伤员,我是拽着马尾巴过的雪山,后来还有人批评我搞特殊化呢!”
“在袁国平眼里,腐败是从公私不分、占公家便宜开始的。”谈起这个故事,新四军纪念馆馆长仇金标说,“如果纪律规矩划定了公与私的法纪界限,那么更鲜明的公私界限,其实在党员领导干部心里。”
在给侄子的信中,袁国平这样写道:“此刻我身无分文,无法帮助家里,因为我们都是以殉道者的精神为革命、为国家民族服务的。或许有人要说我们是太不聪明了,然而世界上应该有一些像我们这种不聪明的人。”
“国民党败就败在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的‘聪明人’太多。”仇金标感慨地说,共产党恰恰是因为有许多“不聪明的人”舍己为人民,不占公家一分一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才靠清廉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天下。
在苏北抗日根据地,黄克诚的“吝啬”远近闻名。部队发了新毛巾,他剪成两半用;信封重复使用,自制墨水……这个在战场上善于算计敌人的名将,生活中被周恩来誉为“管家理财的行家”:“你给他一万块钱,他能当十万块钱用。”而黄克诚的回应真诚质朴:“节约无小事,能抠一分,民负轻一分。”
“‘算盘’从不为自己打!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共产党人,不仅不会贪公家的钱,还愿意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盐城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刘小清,给记者讲起了另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泰国归侨诗人陈子谷参加新四军并入党后,将自己分得的遗产20万元和从泰国华侨中募集到的6万元,全部捐给了部队。这笔钱解决了新四军2个月的粮饷,还为将士们解决了过冬的寒衣。叶挺军长称赞他是一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爱国赤子。
追忆新四军,刘小清动情地谈到“两个特殊”——
我们常说,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也常说共产党人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但是,人们很少把这“两个特殊”关联起来思考。
其实,正是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才造就了用“特殊材料”锻造的中国共产党人!
(采访得到李祥琨、王善成、张瑞、李蓄扬、唐艳蓉、张晓光、龚伟大力支持)
记者手记
“两个1亿”的启示
踏访抗日根据地旧址,记者注意到抗战结束时的一个统计数据:根据地人口近1亿。今年“七一”前夕,中共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已突破1亿。
前一个“1亿”,是我们党依靠人民夺取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基石。后一个“1亿”,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底气。当年,在抗日根据地,廉洁是比任何枪炮都更有力的武器,民心是永远的“根据地”。今天,我们打铁必须自身硬。只要我们以历史的眼光、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正风肃纪反腐的重要意义,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军引向深入,我们就会一往无前、战无不胜。
请扫描二维码 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