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某旅利用科技手段推动军事体育训练转型升级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殷嘉泉 赵 磊 责任编辑:乌铭琪 2025-10-09 06:09:03

火箭军某旅利用科技手段推动军事体育训练转型升级——

综合训练场迎来“智能考官”

■殷嘉泉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赵 磊

“摆动幅度过大,建议加强背阔肌训练……”仲秋时节,火箭军某旅综合训练场上,中士小李刚刚完成一轮单杠训练,动作角度、完成数量、肌肉状态等数据便实时显示在电子屏幕上,智能化考核系统还根据其训练数据发出智能语音提醒。训练结束后,一份根据训练数据生成的个性化改进方案随即生成,为小李下一步开展补差强训提供参考。

该旅领导介绍,他们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建成全新的智能化综合训练场,推动军事体育训练考核向智能化、科学化、精确化转变,有效提升部队战斗力。

400米标准跑道安装人脸识别传感器、蛇形跑测试区架设高速运动捕捉摄像头、器械训练区配备生物力学传感器……笔者探访该旅训练场发现,不少看似普通的训练设施,内嵌多种智能感知模块,构建起一张覆盖不同课目的“智慧网络”。

“识别完成,请到起点处就位!”训练场上,该旅某连一场3000米跑考核如火如荼展开。随着智能考核设备发出模拟号令枪声,下士小汤如离弦之箭冲向前方。奔跑过程中,小汤每经过一道电子检测杆,定位系统都会实时记录并更新圈数、配速等信息,同步上传至跑道旁的电子屏幕上。

“11分21秒!”考核结束,电子屏幕上立即显示最终成绩,并与小汤以往考核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整个考核过程无需人工干预,成绩实时记入电子档案,告别了“人工计时、纸笔记录”的传统考核模式。

该旅领导介绍,以往组织军事课目考核,通常采取“设备主考+人工辅考”的方式,即从基层遴选训练骨干组成考官组,不同课目考核使用不同的设备。这种方式既耗费人力物力,考核成绩也易受人工辅考误差等因素影响。

为此,该旅机关围绕“训什么、怎么训;考什么、怎么考”等内容,面向基层官兵征集意见、改进方案,走访科研院所、考察科技企业,并派专人到军队院校和兄弟部队取经,最终确立了“科技赋能、多方融合、体系完善”的改建思路,以“适用、适量、适训”为原则重新规划训练场建设,打造出这座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智能化综合训练场。

训练现场,参加完3000米跑考核,小汤来到单杠考核区,纵身一跃轻松上杠。“有效个数12,无效个数2。”考核结束,系统不仅实时显示最终成绩,还根据以往成绩绘制出进步曲线,成绩变化情况一目了然。小汤告诉笔者,此次考核前,他已自主加练了一段时间,借助这套智能化考核系统规范训练动作,达到考核标准。

“智能化综合训练场投入使用后,有效解决了以往组训难度大、数据统计复杂、自主训练不科学等问题。”该旅领导介绍,他们以《军事体育训练大纲》为基本遵循,系统完善设备配套、统一训考标准,引入大量现代化智能设备,实现军体训练课目数字化训练、智能化考核、智慧化管理,推动标准化考核不断走深走实。

“得益于智能设备的强大功能,我们实现了全方位、无死角监考,使监考过程更公正、更透明,监考方式更方便、更快捷。”训练场上,负责组考的该旅张参谋给笔者演示了监考系统的使用方法。只见他轻轻点开系统监考分屏,输入姓名即可查看官兵参加不同课目考核的全过程视频记录,既省时省力,又精准直观。遇到参考官兵对成绩有异议的情况,这套系统还能辅助监考人员作出裁决。

该旅领导介绍,智能化综合训练场不仅推动了考核方式的变革,还促进了“训”与“考”的融合统一。通过统一标准、数据互通、靶向纠偏,训练与考核从“两张皮”变成“一盘棋”,军事训练质效明显提升。

笔者在仰卧卷腹训练区看到,参考战士通过人脸识别方式自主进入分屏系统参加训练。某连中士小金训练结束后,系统通过分析他的动作特点,发现其核心力量不足,给出了“靠墙静蹲”“平板支撑”等针对性补差训练建议。

“科技手段的引入,让训练变得更有针对性。”小金所在连连长介绍,智能化考核系统让训练场与考核场实现了“无缝衔接”。今年上半年,旅里随机抽考10个课目,该连8个课目总体成绩与日常训练数据高度吻合,印证了“训考统一”的科学性。

“这套系统还可根据训练人数、课目特点、训练强度等数据自动分析测算,合理优化训练方案,显著提升训练质效。”该旅领导介绍,近期考核数据显示,全旅军事体育训练成绩优秀率同比大幅提升,器械训练伤发生率明显下降。综合训练场迎来“智能考官”,为该旅军事体育训练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成为助推战斗力生成的新引擎。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