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有规范动作还要灵活运用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柴文静 责任编辑:王粲 2025-11-06 09:08:53

有规范,还要灵活运用

■柴文静

天色渐暗,戈壁滩风沙滚滚。借着一簇簇骆驼刺丛掩护,几名战士悄然穿行。

“东南方向疑似有小股‘敌人’出没!”在第83集团军某旅组织的这场红蓝对抗中,收到上等兵、潜伏哨小齐上报的情况,红方指挥员、某连周连长立即派侦察组前出处置。

行进中,侦察组组长、某班左班长低声提醒战友:“动作要标准规范,给对手来个出其不意……”组员们结合平时训练要求,压低身形、警惕观察、掩护前进。

不多时,小组一行人抵近至目标区域,可百般搜索不见“敌”踪。疑惑之际,蓝方突然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侦察组直接被“包了饺子”。

“我们行进规范合理,是怎么被发现的?”行动失败,左班长既憋屈又茫然。

这时,蓝方指挥员、作训科高科长拿起军用望远镜递给左班长,让他望向远处一处骆驼刺丛。

只见骆驼刺丛中,一只作战靴若隐若现。这正是红方潜伏哨小齐所在位置。尽管他潜伏全程悄无声息,但露出的作战靴已暴露了自己。蓝方发现后并未轻举妄动,而是在周围设伏,守株待兔。

“潜伏哨动作符合平时训练规范,但若是根据现场隐蔽地域实际双脚稍微并拢,就能被吉利服和沙丘遮挡,我们也很难发现。”高科长指出问题所在。

放下望远镜,看着身边“被俘”的战友们,左班长满脸通红:“小齐的潜伏动作是我给他规范的。连长一直说要根据战场情况灵活应变,我今天终于理解了。”

原来,以往日常训练中,左班长对全班战友要求比较严格,把每个训练动作规范得一清二楚,从持枪姿势到跃进路线,都要求保持统一,还经常组织正误对比来纠正班内人员的战术动作。周连长曾提醒他,动作规范只是基础,“上了战场要灵活运用”。

“练兵备战固然需要高标准、严要求,标准战术动作也确实能够最大化提升作战效率,但若不考虑战场实际环境,固守教条、动作僵化,就会与实战要求背道而驰。”复盘检讨时,周连长告诉大家。

他回忆,此前一次连战术考核,一名上等兵紧急接到“伤员左大腿骨折”特情。这名战士冒着“炮火”前出检查伤情后,又转身跑回几十米外的装备车,翻找拿出夹板、急救包、止血带等急救用品。整个过程规范有序,却足足持续了十多分钟。当时他并未考虑到,伤员腰间的内腰带就可以被用作止血带,旁边散落的粗树枝也可当作简易夹板。如果就便取材利用,伤员急救时间能大幅缩短,战场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标准动作有助于练好基本功,但要在此基础上活学活用”“打得赢才是硬标准”……见官兵纷纷点头,连长随即引导大家检视反思训练中存在的问题现象:潜伏伪装,地形因素考虑不周;掩体构筑,不按身形测量按固定标尺;装备运用,战术单一墨守成规,等等。官兵你一言我一语,许多“病根”被一一挖出。

“战场上,只有规范动作还不够。”厘清认识后,左班长改变了以往训练思路,日常训练更注重引导大家紧贴任务实际,因时因势灵活应对各类复杂情况。

后来一次跨昼夜对抗,左班长带领班组向“敌”指挥所侧翼迂回。按原定路线,需穿越一片开阔地,但当晚月光皎洁,强行通过容易暴露。左班长研判形势后,果断改变计划,选择从一条干涸沟渠中绕过,不仅成功避开“敌”夜视器材侦察,还比预定时间提前抵达,为后续行动赢得了主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