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云彩里的彩虹吗?真是太美了!”
战机在云间穿行,偶尔会投影在旁边的云上,就有一片圆形光晕呈现出来,煞是好看。
在穿越云层时,记者不由得想起某飞行大队长李红军讲的几件事儿,也东张西望,分辨一下哪是淡积云,哪是浓积云,这关乎战机的安全和机上所有人的生命。

△牧云海天。
“浓积云,翻着花儿地往上长。个把小时就能长到几千米高,方圆几十平方公里。去时的航线可能还是安全的,沿着老路回来,一不小心钻进去,遇到雷电可能就钻不出来了。”从李红军口中,记者认识了这样危险的“云”。
说起危险,那次探测演习地域气象的飞行令某飞行大队长于洋至今难忘。次日,部队就要组织大型演习了,而大雨一直在下。明天的天气究竟会怎么样?上级把探测任务交给了该部,什么时间起飞由机长决定。
夜间11点多,陈刚被叫起,他看了看天气,判断可以起飞。于洋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心里一直在打鼓,因为隔着座舱的玻璃向外看,不是大雨,而是“水墙”。
陈刚沉着地告诉他,“正常飞,我来观察。”战机一直飞到次日天亮,把任务区域的气象摸了个清清楚楚。部队在指定地域和时间,圆满完成演训任务。
其实,需要机长决定的事儿,对他们来说真不少。去年,有一位守礁战友得了肠梗阻,急需转到后方医院手术。时机不巧,正遇上台风。下午六点多上级请机长最终决定。令人纠结的是,一路上,浓积云、结冰、强气流等危险无数,而礁上战友的生命又亟待营救。台风当前,今天去,起飞容易降落难;明天去,本场的降落条件会更差。战友的病情不能耽搁!最后,他们毅然起飞,成功转运战友!
或许各种复杂的飞行条件,他们真的见得多了。一年要飞几百个小时,甚至一半时间在天上,谁都能说出几件难忘的险情。
但李红军记忆中更多的却是天空的美,“你们见过云彩里的彩虹吗?我每年都能见到十几次,有半弧形的,也有整个圆儿的,真的太美了!我们很多战友都是‘天文学家’,认识各种星座。还有流星,飞在天上看流星,你说能见到多长的——老鼻子长了,太震撼了!”
他大幅度展开双臂,仿佛要把半边天的长度都比划下来。喜欢摄影、对光影变化敏感的他说:“我喜欢夜间飞行。前面的云团如果是亮的,就说明下面是城市有灯光。在跨昼夜飞行训练中,见惯了一家又一家的灯光次第亮起,整个城市都亮起来,然后一家一家又熄灯,只剩下路灯还在。城市在灯光中灵动起来,那场景太美了。”
记者想了解有没有哪次飞行是让飞行员最自豪最开心的。李红军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说没有,“每次去飞,都知道身后有上千人盯着我呢。机上那么多兄弟的生命都托付给了我,只有平安降落的那一刻,我才能松一口气儿。没有哪一次飞行是轻松加愉快的。”
他眼神儿有点儿失焦,仿佛在回忆,“以前飞老飞机,现在飞新飞机,就像分别在跟老人和小孩儿打交道。无论老飞机零件容易坏,还是对新装备摸不清情况,都极易出问题。网上去年不是流行一个词儿‘我太难了’吗?其实我才真的是太难了:开着飞机在茫茫大海上,真要是出点情况,我没地儿落啊。”李红军的话深深打动了记者。

△战机上俯看美丽的中建岛。中国军网记者任旭摄
部队是新组建的,甚至营房都是临时的,从工作到生活,官兵们的难处很多,可是没人退缩。
去年腊月二十九,飞行员李涛刚出生不久的儿子突发高烧,疑似肺炎,需要住院治疗。他抱着孩子,接连跑了当地三家医院,都没有床位。妻子抱着孩子在输液室抽泣,母亲在走廊里悄悄掉眼泪。李涛同样心疼孩子,在楼下抹了两把脸,上楼宽慰母亲和妻子。
突然部队打来电话,询问他能否在春节期间执行任务。“我当时真的感到太难了。”李涛如实报告了情况,毅然回复,有需要可以立即归队。几天后,孩子病情稍有好转,他就提前办了出院手续,全家吃了一顿团圆饭,随后踏上归程。
“照顾好家,守护好国,这就是我最简单的心愿。不管怎么难,这个想法从没动摇过。”李涛说,“只要上了飞机,坐上岗位,就什么都忘了。”他边吸烟边说,“包括吸烟,在飞机上多长时间都不想。”
上次自己离开家时,孩子才七个月大,现在一岁多了。“很奇怪,他会叫妈妈了,我常和他视频教他喊爸爸,他就是不叫。”李涛暖暖地笑着。作为副大队长,这个九零后,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就从一级副驾驶成长为二级机长,具备了单独带队执行任务的能力。
忙,累,险,是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常见字。但是,在这里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我们作为新型作战力量,处在捍卫国家权益最前端、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最前沿,你说重不重要,我干的事有没有意义?”
官兵们说这话时,眼神中透着坚定。
“甘愿用一生守卫她,这人间值得!”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赶往海南休假的人越来越多。一位俄罗斯女游客尽管没有“网红老外”说的“我不去中国了,怕上瘾”那样热情洋溢,但也说得很朴实:这是个美丽、安全的地方。
她应该也看到了这海滨、这个国家以及这里人民的岁月静好。但可能她不知道站在山巅望军港,为何那里的军港静悄悄。
在某值班室的大屏幕上,记者曾看得清楚:那些远离了港湾的军舰,以及许多正在训练的军机,正在守护着这方天地,守护着这片海天的安宁。
随着军机翱翔于海天之上,记者透过舷窗向外望,阳光下,白云朵朵有些耀眼。飞机返航了,记者仍舍不得戴太阳镜,贪婪地望着我们美丽的祖宗海。
从数千米高空望下去,闪着银光的是海面,一片片仿佛“洇”湿了有些发暗的,是投在海面的云影。星星点点大小不一的白点儿,就是海上的浪花,只要紧盯着它,用不了几秒钟,它就会消失不见。同时,又会有其他白点不断涌现,如梦似幻。或许对老渔民来说,这没什么神奇的。记者一朵朵数着,却感到其乐无穷,就像看到了自己家乡顽皮的孩子在玩捉迷藏,一切是那样亲切美好。
瞬间理解了飞行员郑大奎中尉说的话,“到了我们南海,看过一眼,就甘愿用一生守卫她。”

△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训练,特种机飞经“中国尊”。高宏伟摄
一朵浪花谢了,一朵浪花又开,潮落潮起,生生不息。记者的思绪被一阵笑声打断,回转身,看这群平均年龄20多岁的年轻官兵,尽管他们已经持续工作了几个小时,仍丝毫看不出疲倦,脸上带着完成任务后的轻松,更显朝气蓬勃。
30岁的机长,28岁的副驾驶,29岁的战术指挥长,多么美好的年龄!他们把青春献给了祖国这片蔚蓝,他们是和平的生力军,也是未来的希望。
连日来,常常夜里十点多了,窗外天上,还有飞机轰鸣而过。听声音,是我们的新型战机在战备训练。在这片海天,无论风雨,不舍昼夜。他们,一直都在。在采访的每个夜晚,本来觉很轻的记者总是一觉到天白,睡得很踏实!

△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海上巡逻机梯队的飞行员。高宏伟摄
海南的新春气候宜人,五节芒无忧无虑飘摇胜雪,火焰树热情奔放花开似火,高大的椰子树静享无风时刻,望着蓝天恍然入定。燕子欢快地飞翔在稻田上,勤劳的农民在给秧苗扬肥。不知谁家的儿童,稚嫩的歌声遥遥地传入耳畔……
看着这一幕幕场景,一瞬间如春风拂过心田。记者不再想去探究这些海军航空兵的内心世界了。相信他们,以及和他们一样的其他中国军人,无论是戍守边关的,还是奋战在维和战场的,一定也曾无数次走在这样的春光里——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退却,他们内心总会浮现出这句话:
这人间值得!
(图片除署名外由赵怡然、王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