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乌鲁木齐舰积极弘扬民族文化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吴頔 责任编辑:王粲 2024-04-27 08:50:16

海军乌鲁木齐舰积极弘扬民族文化——

万里航行的“新疆名片”

■吴頔

5a889f11742248a1b5ee25993fb08124.jpg

海军乌鲁木齐舰下士凯沙尔·吾拉木为战友介绍新疆风光。党文彬 摄

28926a938a0910ce5af76c6ef0e6500b.jpg

第45批海军护航编队访问马达加斯加期间组织甲板招待会,少数民族官兵表演民族舞《母亲是中华》。党文彬 摄

海军乌鲁木齐舰是海军首艘以新疆城市命名的军舰,2018年2月入列服役,先后完成亚丁湾护航、中外联演等重大任务,累计航行11万余海里。该舰携手乌鲁木齐市以“舰市共建、市舰共荣”为主题,建立定期互访、结对援建、民族团结结亲等多项互动机制,积极弘扬民族文化。2024年1月,该舰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结束一天的执勤,维吾尔族海军下士凯沙尔·吾拉木走进餐厅,新疆特色菜大盘鸡、手抓饭、烤包子香气四溢,他愉快地享受家乡美食。

抬起头,餐厅墙壁上,地域风情浓郁的油画映入眼帘,一株胡杨树在戈壁滩上坚强挺立。背景中,一片胡杨汇成金色森林,扎根在沙漠中。

饭间,广播响起“天山之声”的播报:“用倾听汲取力量,用声音传递温暖,海军乌鲁木齐舰天山之声为您广播……”

这一切,常让凯沙尔·吾拉木觉得自己离家乡并不遥远。

这里是被官兵亲切称为“海上的乌鲁木齐”的海军乌鲁木齐舰。4月初,乌鲁木齐舰刚结束在亚丁湾的第45批护航任务,与第46批护航编队交接后,正在非洲沿海国家展开友好访问。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百万以上人口内陆城市。在地图上以乌鲁木齐为圆心,2200公里内都接触不到海洋,可这座城市却有一张万里航行的海上“名片”。2015年,乌鲁木齐舰被正式命名,这是人民海军首次以新疆城市命名舰艇。相同的名字,让远隔万里的舰市相拥,让“天山”与“浪花”遥望,从此战舰与城市一脉相连。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作为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元素,在乌鲁木齐舰上随处可见。乌鲁木齐舰的舰徽由乌鲁木齐市部分院校师生和艺术家共同设计,将博格达峰、天山金雕、海军军旗、缆绳等元素巧妙融入其中。他们还创作舰歌《起航!乌鲁木齐号》,赠送油画《胡杨颂》,为这艘年轻的舰艇增添民族文化色彩。

乌鲁木齐舰上,目前共有7名维吾尔族、彝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官兵。舰领导与少数民族官兵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关心他们的生活训练,组织他们为战友分享家乡故事,讲解民族文化特点和民族地区发展形势。

第45批护航任务途中,乌鲁木齐舰在护送商船时突遇海盗袭扰。来自乌鲁木齐市的导航雷达兵秦贞西精准定位海盗船位置,为指挥员决策提供可靠信息。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的战舰。”秦贞西说,今年春节期间,在外执行任务的乌鲁木齐舰与家乡乌鲁木齐市“云端相聚”,彼此送上真挚祝福,“在遥远的亚丁湾收到来自家乡的祝福,我感到很受鼓舞。”

“有一次听秦贞西讲述家乡故事,我才了解到,新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舰员李文鹏说。开展共建以来,乌鲁木齐舰先后与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二小学、乌鲁木齐县第一中学签订共建协议,成立“爱心圆梦”助学基金,改善学校教学环境、资助困难学生;舰艇党支部与10名家庭困难中小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定期联系、线上辅导,尤其关注少数民族学生成长进步。

“我想去看一次大海和威武的大军舰!”2023年,官兵收到两所共建学校学生们寄来的信件。对于在新疆长大的学生们来说,他们对只从电视上见过的大海充满了向往。

收到来信后,乌鲁木齐舰积极筹划,很快,共建学校的少数民族师生代表便收到来自该舰的邀请。对师生们来说,登上向往的战舰参观见学,无疑是最好的“暑期礼物”。上舰期间,官兵还为学生们开展“海洋、海权、海军”国防教育授课,普及海洋知识。“我在书里读过许多乘船远航的故事,总是梦想有一天登上这样的大船。长大后,我一定要参军入伍当水兵!”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二小学学生王滢涵参观乌鲁木齐舰后说。

4月10日,乌鲁木齐舰在马达加斯加友好访问期间,编队组织了甲板招待会,少数民族官兵身着民族服饰跳起民族舞《母亲是中华》,精彩的舞蹈令在场中外观众报以热烈掌声。

“朝阳升起在海边天际,晚霞染红了瀚海戈壁,用热血追求深蓝梦想,用青春描绘丝路传奇……”傍晚,乌鲁木齐舰官兵齐聚起降平台,高声唱响舰歌。悠扬的旋律回荡在异国他乡,既表达着官兵对祖国的思念,也将民族文化传播到航迹所到的地方。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