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问题解决在那一天来临之前”
■解放军报记者 向黎鸣 特约记者 陈泽生
“指挥员判断敌情不准确”“协同配合不够,官兵反应太慢”……初冬的一天,刚刚归航的海军某部某艇员队召开复盘检讨会,正在军港码头采访的记者受邀旁听。
“上至艇员队党支部、下至舱室战位,航行间隙查摆问题、任务结束总结反思,如今已经成为常态。”会后,该部领导告诉记者,尽管此次任务完成得较为顺利,但深挖细究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如此频繁地讲问题,会不会影响官兵士气?”
“战斗力链条上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胜负。只有深入查摆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才能练就打赢硬功。”面对记者疑问,这位领导讲起了一段经历——
一次红蓝对抗演练,熟悉的海域、熟悉的对手,作为红方的该部官兵却铩羽而归。原因何在?事后复盘,大家惊讶地发现,正是多个平时觉得影响不大的小问题,在关键时刻成了“绊脚石”。
“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问题采取‘鸵鸟政策’,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把大问题拖成老大难问题。”党委一班人痛定思痛、态度坚决:事关战斗力建设的问题,必须发现一个解决一个,决不能悬而未决、久拖不决,否则就是虚假备战。
政治整训中,他们把这段经历当作典型案例反躬自省,严格落实党委领战主体责任,瞄准练兵备战中存在的卡点堵点问题组织攻关。
走出复盘检讨会场,记者随着该部领导来到一个新建不久的“创研室”,只见摆满工具的桌案旁,几名骨干围绕改进某型设备维修方案展开热烈讨论。
此前训练中,该型设备曾多次出现故障,每次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组织抢修,影响任务进度。基层官兵虽有改进的思路,但因缺乏技术支持,一时无法付诸实践。
“这种情况在基层并不鲜见。以往,有的单位领导对于基层创新瞻前顾后,生怕投入资源出不了成果,索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该部领导说,殊不知,正是这种懈怠思想,阻碍了一些难题的解决。为此,他们建成了“创研室”,并对“模拟训练中心”进行了改造升级,为官兵发挥聪明才智、群策群力解难创造平台和条件。
置身“模拟训练中心”,记者顿时感到紧张的氛围扑面而来,某单位官兵正紧锣密鼓地开展专业训练。
“这里设置的特情,很多都是出海航行极难遇到的。”该部领导介绍,他们调研得知,因部分特情较少出现,官兵容易产生侥幸心理,平时训练也不重视。“模拟训练中心”将这些特情分类拆解,组织强化训练,切实提高大家的应急处置能力。
采访期间,记者每到一个单位都能看到一张“问题整改清单”,有的已经解决,有的正在推进,有的还需要协调上级机关提供帮助,但每一个问题后面都标注了具体时限。
“练兵备战出现问题是难免的,但不能年复一年、翻来覆去总是那些问题。”某艇员队指挥员向记者表达了坚定的决心,“为了胜战打赢,一定要把问题解决在那一天来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