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视点
勇于应变,主动求变
■朱金良
习主席强调指出,要围绕实战、着眼打赢搞教学、育人才,做到教为战、练为战。
当前,军队院校改革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期。作为院校基础教育与部队战备训练的中间环节,飞行训练团的使命职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不少官兵面临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如何让能力素质与新使命新职能“对表”。
一位作家说:“一个时代的人们,如果不是担负起属于自己时代的变革重任,便会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以往,个别单位开展教学训练时,习惯于“穿着新鞋走老路”,攥着资源、制订计划、下达指标,等着部队来“跑指标”“要资源”,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这与院校改革的初衷和要求格格不入。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转型浪潮汹涌澎湃,与其被“推着动”“拽着走”,不如摒弃守旧观念、守常思维、守成思想,找准转型发展路径,勇于应变、主动求变,抓住未来海空战场战斗力生成的关键,让步子迈得更大些、让转型转得更快些。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飞行训练团使命职能的变化,意味着过去的老套路、老办法,不足以支撑解决院校教育出现的新问题。必须以系统思维融合多重使命职能,审视每个任务单元、建强每条培养链路、强固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合力优势,解决一个时期以来人才培养与部队脱节的倾向性问题。
基层部队身处备战演训一线、建设发展前沿,无论是创新教法训法,还是破解发展难题都最有发言权。要主动探索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途径,让教员常态到部队实践锻炼,让学员多走进演训场,多感受部队传统,以此来培育胜战能力和战斗精神。院校常态与基层部队开展教学资源共享、人才资源共用、硬件资源共建等互助协作模式,在联教联训联演中互促提高,合力打赢。
敢于否定昨天的自己,才能收获明天的胜利。我们要从旧的作战理念、不合时宜的模式中解脱出来,让一切与院校转型升级要求相悖的观念思路彻底“归零”。面对转型中的困难和阻碍,要敢于迎难而上,在推动转型建设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