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士教员比武脱颖而出之后
——火箭军某部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效的一段经历
■王海波 曹建忠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平均分95分!”前段时间,火箭军某部组织政治教员授课评比。贾指导员看到评委亮出的成绩,长舒了一口气。刚担任指导员时,他精心准备的授课仅被评定为“合格”,是什么帮助他实现如今的高分“逆袭”?
“得益于创新教育模式。”该部领导介绍,过去,受到任务重、工作节奏快等因素影响,部分基层单位满足于被动搞教育,不同程度存在依赖机关、备课应付了事、讲好讲坏一个样等情况。直到去年,一次政治教员比武中,军士教员高婧源的出彩表现,让该部党委机关决心改变这种局面。
当时,高婧源走上讲台,并没有按部就班立即展开授课,而是以组织做游戏开场,迅速吸引大家的注意。在官兵情绪被调动后,她直奔主题“今天,我们的工资该怎么花”,讲解如何树立正确消费观。因为课堂氛围活跃,授课数次被掌声打断。最终凭借新颖多样的授课形式、“接地气”的授课内容,高婧源获得高分。
相较于高婧源的精彩授课,该部不少“老政工”的表现显得中规中矩、乏善可陈。“军官军士同台竞技,军士教员脱颖而出的秘诀是什么?一堂好的思政课到底该是什么样?”该部领导把问题带到党委议教会上进行讨论,反思剖析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部分教员没有紧跟形势任务变化,把握官兵思想行为特点不够及时准确;备课授课习惯于“老套路”,教育缺乏活力;少数教员责任心不强,疏于学习,授课照本宣科……为解决这些问题,该部展开教育模式探索创新。
建立政治教员“集中备课日”制度,依托“指导员之家”设立“智汇备课角”,搭建研学备课、试讲试教、经验交流平台。按照专人牵头负责、多人参与研究的思路,围绕倾向性、普遍性问题设计授课主题,并以“干部讲主课,军士骨干讲微课”的形式组织教员区分课题“揭榜领衔”。课题选定后,依托“智汇备课角”组织教员开展交流研讨,来自不同单位的军官军士针对授课主题、课堂设计以及官兵当前现实思想等各抒己见。备课完成后,安排教员到不同单位进行交叉试讲,并由官兵评委现场打分,评定在“良好”以上者,才能为全体官兵授课。
“军士平时与大家接触时间长,让他们加入教员队伍既能补充教育力量,也能让教育更加接地气、贴兵心。”该部领导介绍,与军士教员同台竞技,干部教员感受到强烈的“本领恐慌”。
某连陈指导员说,现在每次备课都不敢懈怠,既要把准官兵“活思想”,精心编写授课教案,也要善于运用各种技巧,调动课堂气氛,不断提升教育针对性和感染力。
仲春时节,某营吴教导员将课堂搬到军史长廊,以“在追求‘大我’中成就‘小我’”为题展开授课。通过一组组图片数据、一个个生动故事,他把“奋斗强军”讲得具体生动、可感可知。授课结束,官兵纷纷表示:“这堂课既解惑,又‘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