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学员毕业季|"从兵到兵",有一种回报叫成长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陈帅 韩伟杰 龙凤 责任编辑:丁杨 2019-07-09 08:43:45

抱着问题来上学,带着方法回连队

“老铁,快帮我点个‘加速包’!”参加完高级士官专业培训的火箭军某部三级军士长朱红军正在购买返程车票,“我得赶紧把学到的法子教给大家,争取年底多培养出几个‘全能号手’。”

与“一张白纸”的新战士相比,老骨干的“再教育”一直是士官培养的难题。一些立足分队自身条件培养的“本土”士官人才,在同一号位上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虽然对具体岗位与专业很熟悉,但就是不能“挪窝”,一旦更换号位或导弹型号,立刻“两眼一抹黑”,需要从头学起。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学校按照“初级士官岗位通、中级士官系统通、高级士官型号通”的原则,利用“导弹武器训练装备通用仿真机”,为每名学兵增设了2个不同型号装备、3个不同号位的训练内容。

课程结束时,朱红军不仅具备了多岗位、多型号装备操作能力,还学会了利用模拟训练提升分队骨干综合素质的方法。

“学校不仅应该为部队提供专业理论、训练方法,这只相当于技术‘输血’;更要对表实战需求,注重从起点上培养懂原理、能操作、会组训的士官人才,成为激活战斗力生成的‘造血干细胞’。” 测试控制系教员范小虎说。

带着问题来,直奔办法去。来自战斗一线的“疑问”不断反馈到课堂,直击制约战斗力生成的现实矛盾,为学校提供了精确的人才培养坐标。

入学前,只有高中学历的学员张长岳一直为专业学习而苦恼。由于弹载电子设备采用集成电路,“就算把导弹外壳拆开,我也看不懂,何况在连队根本不让随便拆。”

教员杨宗浩发现,对于只有高中学历的新学员而言,动辄10多米长的电路总图过于复杂,“一股脑丢给学员,会影响他们学习积极性的。”

在单片机原理课上,杨宗浩将大规模集成电路分解为一系列独立电路,利用不同颜色的电缆,将微电子元件的“暗线”变成醒目的“明线”,从电路图到实际线路一目了然。待学员熟悉所有独立电路后,再引导学员进行电路组合。经过半个学期的训练,张长岳很快吃透了弹上计算机运行原理。

一次装检中,张长岳发现一个复杂故障:从电源母线出发,牵扯到数个仪器,电信号错综复杂。按照此前掌握的方法,他在盘根错节的无关线路中将故障电路抽取出来,单独绘制了一张简图,顺利分析出故障源头。

当晚,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原单位的老班长。电话那头,班长很是兴奋:“好小子,你可真有一套!”

临近毕业,张长岳迫不及待地想回到老连队,将这些宝贵的学习方法带给战友们。“这些经验要是能推广,保证新战士专业训练效率能提升一大截。”

抱着问题来上学,带着方法回连队。随着脑海中的问号一个个被“拉直”,即将走上作战岗位的学员们自信满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