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观察丨冲锋战地一线,甘当幕后英雄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张磊峰 马嘉隆 左超超 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4-04-01 14:07:24

冲锋战地一线,甘当幕后英雄

■解放军报记者 张磊峰  马嘉隆 特约通讯员 左超超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防化兵,先要把“衣服”穿好

“展开裤腿、一蹬到底、粘好三襟,双手下拉将面具贴合面颊……”西部战区陆军某部防化连上等兵周业晴在比武场上熟练地进行防护服穿戴。

这个夺下全营防护比武冠军的防化兵,训练起来总是一丝不苟。

一年前,周业晴以新兵连3000米跑第一、结业考核全优的成绩被分配到防化连。

周业晴信心满满地来到连队,看到自己即将朝夕相处的防护服却提不起精神。“第一次接触防护服时,觉得它不仅宽大厚重模样丑,还有一股闷臭的橡胶味,戴上面具后挺滑稽……”周业晴说。

周业晴喜欢帅气的模样,也憧憬过上天下海、刺杀格斗的勃勃英姿。一想到以后要跟防护服朝夕相处、成为那副臃肿模样,他的心里有些抗拒。

1130ea76e9298a53fbdab872155c1228.jpg

西部战区陆军某部防化连官兵在开展训练:洗消作业。邱成毅摄

改变,从一堂教育课开始——

下连后的一次教育课上,周业晴在大屏幕上看到,中国首枚原子弹试验中,防化兵先辈克服一切艰难险阻,24小时连轴转,胜利完成各项任务,并被记集体一等功……

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出现;哪里受染,就在哪里作业;哪里危险,就在哪里战斗。先辈开创的“三个哪里”精神,成为流传在一代代防化兵血脉中的光荣印记。

“当年的防化兵先辈,也不过是咱们这般年纪。执行任务前,他们不知道要去哪里、去干什么,却在大漠里隐姓埋名,坚守了数十年。穿上防护服,我们就跟他们一样,或许别人记不住我们的面容,但胜利的路上必将有我们的身影。”指导员的话,让周业晴深受触动。

周业晴感受到穿上这身衣服的意义:任务虽有分工,但无论哪个战位,使命都同样神圣。“我们穿着防护服虽然不‘帅’,但向险而行、无怨无悔,何尝不是青春最美的样子。”

防化兵随时可能与危险化学品打交道,必须严谨细致。防化兵的基础训练,在外人看来,十分单调枯燥。“在战场上,穿好防护服是保存自己、战胜敌人的前提。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防化兵,先要把‘衣服’穿好。”班长邵建东叮嘱周业晴。

“要想防护又快又好,穿叠衣服至少要练一千次!”然而,班长随后分享的训练“诀窍”却让周业晴难以置信。他没有完全按照班长的要求落实,只顾着追求穿衣服的速度,叠衣服时更是马马虎虎。

“班长,我突破2分钟了!”“只是快有什么用,气密性不行,一切等于零!”周业晴大步走进气密性检查室,果然被模拟毒气呛了出来。

“不仅要穿一千次,还要认认真真叠一千次。”班长一边叠防护服一边告诉周业晴。“一般穿好防护服要2分钟,折叠却要用5分钟。叠好防护服是快速防护的重要前提,一旦叠得不好,就会增加折痕,影响穿衣速度和防护效果。从叠到收,每一个细节都有讲究。”

抖开衣服、衣后线对折,翻领至腰际、捋顺全衣,卷鞋至帽顶、装衣至衣袋……班长一丝不苟地按照“抖、折、翻、捋、卷、装”顺序示范如何叠衣服,而后行云流水般进行防护服穿戴,最终从容走出检查室。一套流程又快又好,看得周业晴佩服不已。

夯实基础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在班长的悉心指导下,周业晴一个一个细节过,耐心地将穿叠防护服的各个动作练习了成百上千遍,面具戴不好就反复戴上、检查、脱下、再戴……

时间长了,周业晴的脸上慢慢出现数条防毒面具留下的勒痕,脚底和手臂上磨出了茧子。周业晴说,这是他军旅路上的成长印记。

每个人都在奋力向前,不断与前一次的自己比速度、拼标准

戈壁大漠,烈日风沙。驻训归来,瞥见镜中被“侵蚀”得又黑又红的面颊,游嘉伦没太在乎,转身迈向下一个战场。

4年前,游嘉伦脱下白大褂,穿上防护服。转岗的变化,让游嘉伦每天都有一种与时间赛跑的感觉。

随时可能与危险化学品打交道的防化兵,专业性强,理论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非常严。摸清常见毒剂的“脾气秉性”,进而针对性地调配消毒剂、判断洗消密度,还要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动态进行相应的洗消操作,难度可想而知。游嘉伦拿出攻读医师资格证的劲头,废寝忘食地汲取理论知识,在较短时间就掌握了各个专业课目、各类装备操作。可在实战化训练中,游嘉伦还是直观感受到了战位的压力。

根据任务安排,游嘉伦需要带领战友完成新型侦检装备调整校验、数据采集等多项工作,不仅要熟练操作装备,还要协同小组成员完成装备快速展开撤收。

那段时间,戈壁大漠的气温可达40℃,在密不透气的防护服里,短短几分钟就会全身湿透。由于小组成绩一直提不上去,游嘉伦和战友们憋着一口气,反复摸索、反复磨合。

一连好几天,虽然付出努力,成绩就是没有太大的变化,战友们都很着急。

为了找出影响成绩的关键因素,游嘉伦邀请其他组战友协助,进行对照试验。终于,他发现组内人员的分工不太合理。针对性调整分工后,小组成绩取得很大进步。

回想此事时,游嘉伦不禁感慨:“战场上的每一个步骤都环环相扣,哪里都不能掉链子。一个单元的展开速度会影响整体成绩,而我们的洗消效率,也会直接影响到部队的行动速率。”

每个人都在奋力向前,不断与前一次的自己比速度、拼标准。驻训结束前,游嘉伦的小组成功打破了营里的纪录。

由于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身穿厚重的防护服,防化兵给人的观感总是有些笨拙。只有走近他们,才能发现他们对速度、对时间的敏锐:快速搜集染毒样品时,由于防护服滤毒罐的防护时间有限,必须在安全时间内搜集到足够的毒剂遗留样本;快速洗消人员装备时,装备越早展开、洗消越快进行,毒剂沾染在战友身上的时间就越短,战友生命和部队行动才更有保障。竞速,是防化兵的不懈追求。

“我们能更快一点,战友的生命就多一分保障,部队的行动就多一分胜算。”每次训练时,游嘉伦都习惯性地看下时间,与自己之前的成绩进行比较。

为了探索如何再快一秒,游嘉伦和战友经常顾不上换身干衣服。每次调整休息,他们常常就在装备旁找一片荫凉,趁热打铁复盘检讨。身上被汗水浸湿的作训服,不知不觉就在烈日的烘烤下变干。

戴着橡胶手套的指尖,在密密麻麻的按键旋钮上来回跳跃,眼睛透过面具上的镜片观察仪表盘上变换的数据,不断向上级报告侦检、洗消情况……每当想起保障战友安全的如山重任,游嘉伦和战友们总会再逼自己一把,向新的极限发起冲刺。

每次摘下防毒面具,游嘉伦又黑又红的脸上都会显露出新一层勒痕。驻训的日子,他和许多战友一样,脸上的勒痕一层压一层,却从未想过歇口气缓一缓。“成为优秀的防化兵很难,何况我还比同年兵晚‘入行’了几年。在守护战友的赛道上奔跑,每次这么想想,我都更有干劲。”

c1ec091ed59188517cba270d350668b6.jpg

西部战区陆军某部防化连官兵在开展训练:装备展开。邱成毅摄

在这里成长成才,在部队历史中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

“看水识毒、观叶知毒、见色判毒”,这是防化兵的必备技能,想要练出这一过硬素质,并不容易。

面具下的防化兵,虽然不直面炮火硝烟,但随时面临各种毒剂的挑战和考验。即使业务技能过硬,在心理上也要克服重重难关。常年与危险化学品打交道的他们深知,哪怕误沾一滴液体、误吸一口气体,也有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为了练就过硬技能,该旅作训科军士参谋崔世刚经常与各类危险化学品打交道。在实验室的训练中,危险总是不期而遇。一次在研究毒剂种类时,由于连续几天加班有些疲劳,崔世刚不小心碰翻了一小瓶危险化学品。他很快感到视线模糊,呼吸急促。坚持完成彻底洗消后,他跌跌撞撞地走出实验室,一头栽倒在地。幸运的是,由于吸入剂量较小,化学品没有造成太大损伤。

经过短暂休养,崔世刚再次回到实验室。“虽然有些后怕,但我从未后悔。”他常说,如果因为恐惧就停止前进的脚步,对不起自己当初的选择。

10c390402181bc07a22345ea16aa9d24.jpg

西部战区陆军某部防化连官兵在开展训练:侦检训练。邱成毅摄

连队组织新兵观看电影《横空出世》时,有一幕在崔世刚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至今不忘。原子弹爆炸试验后,年轻的战士头戴防毒面具,骑马冲向沾染区取样。“他们知道前方一定很危险,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冲上去了。”

后来,前往电影中的原型——“保障科研模范连”参观见学时,崔世刚听说了更多感人事迹。

荧幕中骑马冲向危险地域的“背影”,与身边战友的形象相融,帮崔世刚坚定了自己的成长路径。

“我热爱这份专业,希望自己也能扎下根来,在这里成长成才,在部队历史中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此后的军旅生涯中,崔世刚不断给自己加压,刷新个人成绩。

崔世刚有一个让战友佩服的绝活:无论如何都能不偏不倚地找到需要的侦毒管。防化兵使用的侦毒器里有10多支不同的侦毒管,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取用。为了提高这一动作的速度和精准度,崔世刚先是穿着防护服全力奔跑,让自己筋疲力尽,模拟战场上的体能极限状态;再蒙住防毒面具,纯凭肌肉记忆找到需要取用的侦毒管。这样的训练,崔世刚一天要重复上百次,直到对侦毒器的结构布局烂熟于心,把简单的取管操作打磨到极致。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崔世刚和战友们观察对比、分析记录,先后收集上万条实验数据,绘制上千张图表,共同制定出识毒手册。背记手册中介绍的详细特征,战友们会更快练出判明染毒点的“火眼金睛”。

“能解决训练问题,感觉很有成就感。”入伍11年,崔世刚始终保持着对专业的热爱和钻研的劲头。当班长带出一批批骨干,在教导队教出一批批教练员,又到机关当参谋,每一次转岗,崔世刚都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如今,我们在体系作战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全旅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急需进一步优化规范流程和组训方法。”

此前,在教导队时,崔世刚和战友萌生了编写《防化专业精准训练手册》的想法。那段时间,他们白天训练,晚上就聚在一起研究。“我们更关注手册的可操作性,可能遇到什么情况、该怎么解决,要把流程简明地规范下来。”经过一遍遍修改、试用,手册终于“出炉”,成为提升训练质效的有力支撑。

调入机关后,崔世刚结合新岗位、新视角、新经验,继续抽出精力去完善这本手册。每当沉浸其中,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已是深夜。

此时,崔世刚总会想起向着核沾染区冲锋的前辈们的身影,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内心的那种感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