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云女子民兵排”传薪火担使命——
“咱是抗联后代,不能给先辈丢脸”
■乔小函 伍 朝 边晓飞
“冷云女子民兵排”进行训练。王 兵摄
“同学们,你们知道咱们学校为啥叫冷云红军小学吗?冷云原名郑香芝,1915年出生于桦川县悦来镇,立志为国为民的她,上师范时就改名为郑志民。加入抗联后,她又从唐诗‘冷云归水石,平生意一开’中取‘冷云’二字作为化名。1935年,她还在咱们学校任教呢。为了纪念这位抗日女英雄,咱们学校就被命名为冷云红军小学了……”仲夏时节,一堂别开生面的国防教育课,在黑龙江省桦川县冷云红军小学开讲,“冷云女子民兵排”排长杨柳从校名由来讲起,带领孩子们重温英雄事迹,追忆烽火岁月。
“我就是从冷云红军小学毕业的,我和同学们从小听冷云的故事长大,她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今天,作为英雄民兵排的排长,我有责任把八女投江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伟大的抗联精神家喻户晓。”杨柳告诉笔者,“冷云女子民兵排”自成立之日起,就以8位抗联女英雄为榜样,学习她们的英雄事迹,传播她们的不屈精神,争当她们的传人。
夏日的桦川县,松花江水静静流淌,沿江主题公园八女投江的浮雕,静静肃立,默默诉说着那段从容赴死的慷慨悲歌。
1938年10月,冷云等8名东北抗联女战士为掩护部队突围,弹尽粮绝后宁死不屈,挽臂涉入冰冷的乌斯浑河,书写了八女投江的壮烈史诗。2023年10月,桦川县30名优秀女青年高举右手,在冷云烈士塑像前庄严宣誓——“冷云女子民兵排”宣告组建。
“不要怕,我们是抗联战士,宁死不降!”今年3月15日,桦川县欢送上半年新兵入伍晚会上,由“冷云女子民兵排”和冷云红军小学师生自编自演的话剧《天边有朵美丽的云》,再现8位女英雄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集体殉国的情景,令许多新兵流下了眼泪。
“像这样的演出活动,她们每年都要举行十几场。”桦川县人武部领导介绍,“冷云女子民兵排”的30名队员,全部是社区或乡镇的网格员。她们充分利用这一身份优势,组建抗联故事宣讲队,整理了17万字的抗联老兵口述史,在冷云广场、冷云纪念馆、冷云村和冷云红军小学设立抗联精神研学点,通过宣讲、编排文艺节目等形式,讲述抗联故事,播撒爱国火种。同时,她们与冷云红军小学等多所学校结成共建共育对子,在校园开设“红色课堂”,先后培养2000多名抗联精神小宣讲员。“以前孩子们只知道动漫里的英雄,现在他们知道真正的英雄就在我们的家乡。”冷云红军小学校长王庆丰说道。
走进“冷云女子民兵排”宿舍,墙上张贴的标语映入眼帘:“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经历战争,但必须时刻准备着。”杨柳告诉笔者,她们从建排伊始就把抗联精神融入到日常训练、演练和遂行任务中,用八女英烈事迹激励队员传薪火担使命,争当新传人。
2023年冬季野营拉练,“冷云女子民兵排”民兵们冒着暴风雪进行战术穿插,班长张丽君脚踝扭伤仍坚持完成全部课目。谈起此事,她动情地说:“每次训练累到想放弃时,我总会想起抗联先烈穿着单衣在零下30多摄氏度行军的画面。我爷爷也是名抗联战士,咱是抗联后代,不能给先辈丢脸!”
去年夏天,松花江流域桦川段遭遇特大洪水。抢险行动中,“冷云女子民兵排”与男民兵一样冒着大雨扛沙袋、堵管涌。看到有段遭洪水侵蚀的堤坝随时有溃堤风险时,退役军人、民兵应急连排长孙国维第一个跳进水里。见状,“冷云女子民兵排”班长杨慧贤也奋不顾身跳了下去,二人合力将险情排除。事后人们才知道,孙国维和杨慧贤是一对夫妻。他们在抗洪一线互励互勉、并肩战斗的故事,在全县被传为佳话。
“‘冷云女子民兵排’用实际行动,让抗联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崭新风采。如今,她们不仅仅是一支队伍,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已成为桦川县的一张红色名片。”该县领导这样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