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又是一年入伍季,带着家人的嘱托、朋友的祝福,无数热血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一堂,开始了一段属于他们的军旅人生。转眼间,新兵入营已满月,下面让我们走进北京总队某部新兵四中队,回顾新战友入营以来的点滴,看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军营生活,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中队九班赵威:“我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2018年9月11日,我怀揣着儿时的梦想,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心中的忐忑从踏入新兵连大门的那一刻起就烟消云散。和他们从陌生到熟悉,我只用了吃一碗“暖心面”的时间,五湖四海的战友聚在一起,很快就融入到这个大家庭里来。
在一次体能摸底测试中,当发现很多新同志单双杠一练习一个都做不了的时候,班长跟我们开玩笑说:“如果有人能突破6个,我们班就是新兵中队‘荣誉训练标兵’。”听到这话,我主动请求上杠,一口气做了25个单杠一练习和57个双杠一练习。从杠上下来的那一刻,战友脸上的表情由痛苦到目瞪口呆,班长当即决定,“封”我为训练标兵。我知道荣誉并不是领先的标志,而是同为战友,我应主动扛起这份责任,帮助他们提高体能素质。
来部队前,我经常去健身房锻炼,这也是我体能好的原因。记得刚到健身房时,我也和现在的战友一样,上杠困难,没有训练方法,不知道该怎么去练。后来跟着教练学习,掌握科学训练方法,身体素质才不断提高。经过观察,我们班大部分人有力量基础,但像我们班的王凯上杠耸肩含胸的问题比较大,于是我拿了一条毛巾帮助他找发力点,在肩峡骨下沉下拉时挺胸、收腹。班里还有两名身形较胖的战友,我每天督促他们合理安排饮食,并通过慢跑、高抬腿、波比跳等有氧运动减脂。一个月后,他们纷纷在单双杠上实现零的突破,我看到他们开心地笑了,班长也给了我肯定的眼神。
在新兵中队,每个人都有从“0”到“1”的过程,这是他们用努力和汗水换来的成果,而我也找到了自己更大的目标,在帮助别人和提高自己中收获快乐,训练还在继续,我的故事也在继续……

四中队十二班王天畅:“用我的声音为大家记录新兵连的点滴。”
在这一个月里,我们改变了许多,虽然时间不长,但感觉就像是对过去的自己说了一声再见,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在进入军营的那一刻,便迎来了人生中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可以从零开始,从头出发。
还记得初入军营,大队选拔广播员,我很是激动,因为曾经专业学习过,但是对陌生环境的不习惯,让我没有勇气迈出这一步,心中十分纠结。就在我忐忑时,指导员找到我说:“这不单单是一个选拔,更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如果选上了,你的声音将陪伴我们走过整个新兵中队。”放下了顾虑,经过层层选拔,我的能力得到了大队的认可。每天为大家播读广播稿,是我最开心的事。通过情真意切的文字,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勾勒出我们整个新兵中队的新训画面。
还记得我曾经收到这样一篇来稿:“刚来到军营,身体就产生了对军营生活训练的各种排斥,这让我十分困扰,但是我的军旅生涯才刚刚开始,不能就这样放弃。”字里行间那种不适应却不想放弃的精神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读稿末尾我情不自禁地加上了一句话:“战友,我们虽不认识,但我们的心已在一起,我们一起加油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新训生活也渐渐步入正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广播稿也越来越多了,更多的人敞开心扉,愿意将自己的新训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不同的是,战友们记录的内容没有了刚开始的消极心态,更多的是比、学、赶、帮、超的故事。每当我在读战友的广播稿时,也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想到自己在这一个月时间里,遇到过困难,怕过苦怕过累,但来自班排长的关心、战友们的鼓励,总是让我疲惫的内心变得充满活力,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军队这个大家庭给予我的,也是军营让我发生改变,使我变得更加优秀。我们的青春还在涌动,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的热血还在沸腾,广播站的工作也在继续,我也将继续分享大家的新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