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丨井冈山上"红军传人":31年保持先进,过硬!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叶梦圆 张东盼 曹先训 何宗卯 责任编辑:王凤 2021-05-13 11:15:12

红色印记丨井冈山上“红军传人”:31年保持先进,过硬!

■中国军网记者 叶梦圆 张东盼  特约通讯员 曹先训 何宗卯

“信仰是什么味道?”

党课教育中这个问题可难倒了中队战士。武警井冈山中队指导员李杰拿出了白醋、红糖水、苦瓜汁、辣椒水和盐水五种液体,让大家依次品尝。

“井冈山斗争时期,敌人切断了红军将士的补给线。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红军靠吃野菜充饥,靠嚼辣椒御寒,尝遍了革命的酸甜苦辣,依然毫不动摇地坚持斗争,这就是信仰的味道。”李杰深有感触地说。

党课教育中。李杰提供

李杰告诉记者,只有切身体会,才能感同身受。中队经常展开这样的“沉浸式体验”党课教育,让红色教育有温度更走心。

硝烟已散,井冈山精神永在。“红军传人”不是单单四个字,更是身份认同感与自豪感。在这片光荣的土地,红色血脉一直在传承。

10支“神枪”被“雪藏”的背后……

人们都说井冈山是一座英雄的山,这里有一支英雄的部队。武警井冈山中队连续31年保持先进,承载着太多历史荣誉和期待。干部骨干常常深夜“自省”,建设发展是否真的没有短板?前进方向是否始终正确?获得荣誉多、上级关注度高是中队的优势,但搞不好也会成为官兵的“包袱”。

中队党支部始终坚持“不怕管严了伤和气、也不怕暴露问题砸了招牌”的态度,在实事求是中解决问题。

“宁要真实的及格,不要虚假的优秀。”中队长张龙告诉记者,以往参加射击考核时,会提前动“手脚”,校出10支打得准、弹着点最集中的03式自动步枪,它们也被称为“考试专用枪”。这么多年来,这10支步枪为中队赢得许多荣誉,被官兵冠以“神枪”的美名。

终于,在“和平积弊大起底大扫除”活动中,“神枪”遭到质疑:“中队用专用枪打靶不符合实战要求,练不出真本领,建议取消。”

“马上就要大比武了,现在换枪岂不要砸了自己招牌?”

“凭借挑选出来的枪,或许可以笑傲一时,但总会有露馅的一天。”

“训练不实,战场就要吃亏。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丢了面子,就放弃实战标准。”

……

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激烈碰撞中,大家渐渐有了一个共识:从今天起,必须彻底丢掉对“神枪”的依赖。

战士们正在进行刺杀训练。吴伟摄

这10支“神枪”的“雪藏”,也让官兵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纷纷加紧训练节奏,相互比拼,暗中较劲。一时间,整个中队形成比学赶超的常态。

正因为有了敢于揭短亮丑的勇气,把问题摆到台面上讲,才能让“井冈山”这块招牌擦得更亮。

迈入中队的门,思想就要进入实战状态

“时刻准备战斗!”

准备什么样的战斗?如何做好准备?战士们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回答。

在中队长张龙的教学理念中,没有两份相同的教案,更没有一成不变的授课方法。训练场上,他喜欢不按常理出牌,进场上课不提前通知,常常以紧急拉动的形式开始。翻开他的“实战备课本”,上面记满了各种类型的典型执勤案例。

5月的某个下午,在距离哨位不到20米处,一名“歹徒”手持凶器扑向中队营门哨兵。哨兵立即拿起应急钢叉,果断出击,同时呼叫增援力量。应急小组迅速到位实施增援,合力制服“歹徒”。

这是根据中队日常执勤任务进行的一场基于真实事例的模拟训练,类似这样的实战训练课,每周都会“出其不意”地开展一次。

张龙与战士讨论训练方法。吴伟摄

实战训练结束之后,无论多晚,张龙都要带着大家进行“复盘”,在他的“实战备课本”上写下这次模拟训练应急处置方式分析,还有总结反思和经验。

“只要你迈入中队的门,思想就必须进入实战状态!”张龙反复给大家强调。拉到井冈山上练体能,钻入树林练战术,带进竹林练协同……中队真正做到了“像打仗一样训练,像训练一样打仗”。

近年来,中队先后在各类军事比武中5次夺冠,7人获得“勇士勋章", 13名官兵被表彰为“训练尖兵”,圆满完成泰和大桥坍塌救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和央视春晚分会场安保等大项任务30多起。

当好驻地的“守护神” 更要成为百姓的亲人

“有困难找武警”,是记者在井冈山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当地百姓向记者讲起几年前那一场惊心动魄的紧急救援——

在第五届中国井冈山国际杜鹃花节上,笔架山景区索道因机械故障导致一轿厢坠落,多名游客被困。事故发生后,中队官兵立即赶赴现场救援。

面对山路两旁深不见底的悬崖,战士们用绳子把身体拴在一起,拽着绳子一段一段地往上爬。奋斗7小时,最终中队官兵成功解救受伤游客4人,运送29名老人、孕妇和儿童平安下山。救援中,有的战士割伤了手臂,有的战士磨破了脚掌,但是没有一人叫苦叫累。

回想当年的救援场景,受伤获救的梁秋潮清楚记得,一个满脸稚气的战士忍着钢钉直接扎进了手中的疼痛,奋力帮她抬起压在腿上的钢板。“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梁秋潮说,“真的,我特别感谢他们,是武警战士救了我的命。”

中队附近居住着一位严大爷,他认识中队的每一名战士。中队丰收园的“挑粮小道”上也经常见到他的身影,在他手把手的指导下,中队那些来自城里的娃竟也成了种菜能手。

“这些娃子就是我的亲人呀!”这么多年,他一直有个习惯,在官兵退伍的时候,严大爷早早起床,坚持到中队门口给老兵放一挂欢送鞭炮。“鞭炮声声送亲人”的故事也在井冈山成为一段佳话。

两位小朋友向执勤战士敬礼。

“红军在最困难的时期,仍想着让老百姓吃饱肚子,我们作为红军传人,反哺老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武警江西总队吉安支队政委秦智勇介绍,井冈山中队经常利用节假日,组织官兵走进敬老院,开展清扫、理发、洗衣、晒被等活动,每到农忙时节,还会帮助农户插秧、割稻、晒谷,这些红军传人用行动唱响了新时代的爱民之歌。

车行井冈,山路盘旋,一山连着一山,一盏盏小火苗形状的路灯从车后划过,再次提醒记者,星星之火就是从这里开始,最终发展成为燎原之势的。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井冈山是一个熠熠闪光的时空坐标。如今这里有着一群可爱的“播火者”——他们朝气蓬勃、他们勇敢无畏,正如怒放的春芽一样,向党而生,茁壮成长,坚定地做好新时代“红军传人”。

渐渐驶出井冈山,中队官兵嘹亮的歌声一直在记者耳边萦绕:一腔男儿血,满腔报国志,战士生来就为上战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