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视点
为“兵之初”赋能成长搭好舞台
■方立波
近年来,义务兵的素质日趋全面、能力愈发多元,兵情录上的本领特长、训练场上的英姿风采,无不让人眼前一亮。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我们意识到,这些现象早已不是个例,而是时代的新风、进步的产物、发展的必然。
只有抓住人才迸发的高峰期,才能赶上发展建设的窗口期。第72集团军某旅探索义务兵培养模式,鼓励优秀义务兵当教练员,是部队重视义务兵群体、积极建设人才队伍的生动样本。各级要有敢用人才的胆识,善用人才的担当,为强军事业厚实人才基础。
从部队的现实情况来看,岗位任职看年龄、选人用人看资历、调整使用看服役时长等情况依然存在。各级必须摆脱思维惯性,对于义务兵要敢于给岗位实践、给机会历练、给平台展示,营造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形成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人才培养亦是如此。各级要提高识人之能、用人之道,精准把握人才发展方向,按照“人岗适配”原则,最大化激活义务兵身上的能量。要细致规划成长路径,“扶上马,送一程”,用目标牵引、学习升级、系统考核、多岗实践等方式加快义务兵成长速度。
义务兵的成长成才并非一日之功,要谨防重点培养的好苗子“高开低走”,科学合理地压担子、给任务,避免“特长兵”成了“特忙兵”,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了“短腿兵”,真正让专长特长成为义务兵军旅生涯高速起步的坚实基础,为“兵之初”赋能成长搭好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