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战区陆军某旅强化法治教育提升新兵防诈意识——
精准施教构筑思想“防火墙”
■韦仕麒 段雅琪
“感谢部队及时干预,帮我们识破骗局,避免了财产损失!”日前,东部战区陆军某旅新兵小李的父亲给部队打来电话表达感激。该旅通过持续加强教育,帮助官兵提升反诈防骗意识,避免了一场针对新兵群体的电信网络诈骗。
不久前,小李父亲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派出所民警”,告知他小李涉嫌一起交通肇事案件,需向伤者进行赔偿,否则将面临被起诉的风险。交流中,当对方得知小李刚入伍不久,便以“若不尽快转账小李可能‘当不成兵’”为由催促小李父亲打款。父亲十分着急,在准备向对方汇款前,他拨通了小李的电话进一步询问情况。接到消息的小李意识到可能遭遇骗局,一边安抚父亲情绪告知他切莫随意转账,一边向连队干部报告了情况。后经公安机关核查,确认此为诈骗电话,小李不存在任何涉案记录。
该旅领导介绍,新兵社会阅历浅,对各类诈骗手段辨识能力较弱。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新兵特点,冒充国家机关部门实施诈骗,不仅可能造成官兵财产损失,还易引发新兵思想波动,干扰训练秩序,影响内部安全稳定。
为切实提升新兵法治素养和防范能力,该旅与驻地公安、银行、电信等部门建立常态联系机制,形成军地联动、快速响应的反诈协作网。同时,紧贴新兵特点开展专题普法活动,驻地民警深度剖析各类案例,揭示诈骗常见手法、话术陷阱与识别要点,强调任何执法机关不会随意索要钱款、验证码等,引导官兵掌握“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速报告”的应对流程。
此前,初入军营的小王也曾收到一条“某征兵办公室”发来的短信,短信称他“涉嫌校园非法贷款”,若不配合调查会被列为“失信人员”受到严肃处理。小王回想起自己入伍前曾在某校园贷机构登记过个人信息,当时虽未贷款,但因自己丢失过身份证,他担心有人冒充自己身份贷款,于是忧心服役前途受到影响,内心焦虑不安,学习训练都心不在焉。班长小谭发现异常后,迅速摸清情况并上报。旅保卫科立即启动军地协作机制,协调地方相关部门展开核查甄别,很快确认这是一条诈骗信息。连队干部对小王进行了细致的心理疏导和反诈知识再教育,彻底消除了他的顾虑。
送法至一线,防诈护兵心。通过敏锐感知动态、精准教育防范、高效军地协作,该旅新兵群体整体反诈防骗能力明显提升。“以前觉得诈骗离自己很远,没想到花样这么多!现在知道怎么识别应对,心里踏实多了。”新兵小陈的感慨道出大家的心声。卸下思想包袱的新兵们,训练场上生龙活虎,训练劲头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