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猛虎 海上蛟龙
■刘永乾 曹 帅 解放军报记者 宋子洵
身披荒漠迷彩,和着铿锵节拍,由3型16台装备组成的两栖突击方队浩荡而来,如一道道汹涌的巨浪,气势磅礴地驶向天安门广场。
车轮碾过长街,发动机轰鸣作响,以不可阻挡的姿态驶向前方。棱角分明的装甲在阳光下反射出冷峻的光泽,炮管斜指天际,无声中透出威严。
此次,两栖突击方队受阅的两栖轮式装甲突击车、步兵战车和自行榴弹炮都是新面孔。3型装备均为我国自主研制,是海军陆战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主战装备,具有很强的两栖机动、环境适应、通联协同、火力打击和防护拓展能力。
“一直在更新换代的受阅装备,不仅展现出人民军队的凛凛军威,更不断倒逼着我们主动学习新本领、新技能。”第4次参加阅兵任务的一级军士长杨玉柱不禁感慨。
此次检阅,两栖突击方队主要由海军陆战队某部组建而成。这支部队的前身诞生于抗日战场,曾在临沂战役中英勇阻击日寇,在齐鲁敌后与敌人顽强周旋,用生命书写了抗日救国的热血篇章。
岁月更迭,番号几经调整,那种敢于亮剑、誓死不退的精神从未褪色。今天,该部官兵依旧唱着当年的军歌、讲着英雄的故事,一些训练课目和战术要求仍延续着抗日战斗时总结的经验。
来自“战斗先锋连”的乘载员齐凯,此次与连队的荣誉战旗共同接受检阅。前方的战旗方队,英雄旗帜飘扬;后方的铁流滚滚,他站立在新型两栖作战装备上,向祖国人民展示着海军陆战队的坚强力量。“这是对历史最响亮的回应,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告慰。”他说。
2017年,海军陆战队扩编成军。迎着改革强军的浪潮,一茬茬陆战队员重整行装再出发。
在锤炼全时全域作战能力的过程中,这支部队变成了一支“反候鸟”部队,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从严练兵。
盛夏,南海之滨气温超过40℃,陆战队员在烈日和恶浪的双重考验下,完成武装泅渡、班组战术、野战生存、实弹射击、实兵对抗等课目训练。冬日,寒风飞雪肆虐,数十辆战车在指挥协同下完成战术配合、火力支援与信息对抗,一举击溃“敌”防线。
官兵们以奋进的脚步,铺就了一支部队思战谋战胜战的征程。在走向祖国大江南北的同时,这群陆战队员也一次次走出国门,在各种国际舞台、军事竞赛中展示过硬本领。
吉布提的盖伊德国家靶场内,陆战队员驾驶新型战车轮番展开运动中射击,数十发炮弹精准命中目标,引来外军官兵掌声;国际军事比赛的“晴空”项目中,队员们多次首发命中、精准打击全部目标,让对手连连称赞;“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中,他们与多支外军队伍同台竞技,夺得小组赛第一……
“这本领那本领,能打胜仗才是真本领。陆战队员勇往直前,只争第一。”海军陆战队员一次次光荣接受党和人民检阅,也一次次向世人展示这支威武之师的时代风采。
他们显威演兵场,在中俄“海上联合”、中泰“蓝色突击”等重大演训中奋勇冲锋;他们亮剑实战一线,在亚丁湾护航等任务中淬炼锋芒……一次次砥砺前行,海军陆战队全域战斗力和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取得显著提升。
伴随着慷慨激昂的军乐,行进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中,两栖突击方队受阅官兵军姿挺拔、豪迈敬礼。他们深知,这场受阅不仅是一次装备展示,更是一段使命的宣言。
从历史烽烟中走来,向未来战场走去,这支队伍的脚步承载着昨天的牺牲、今天的奋斗和明天的胜利。在逐梦深蓝、向海图强的道路上,海军陆战队员将继续昂扬奋进、步履不停。
(解放军报北京9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