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某旅为军士队伍搭建创新平台破解战训难题
五个“士兵工作室”落户修理连
陆军某旅某营修理连组织“张涛工作室”揭牌仪式。林江鹏 摄
编者按 习主席强调,要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发扬军事民主,鼓励创新创造,把广大官兵练兵热情激发出来、练兵智慧凝聚起来。陆军某旅鼓励并支持基层连队创办“士兵工作室”,积极为专业技术过硬、演训经验丰富的军士搭建创新平台,以任务为牵引进行集智攻关,将训练难题变成研究课题,将战位需求化为创新动力,充分挖掘现有装备潜能、大胆革新创新,加速部队战斗力生成。
解放军报讯 简立夫、特约记者廖晓彬报道:“希望你们紧盯备战打仗,弘扬工匠精神,为破解战训难题提供更多‘金点子’……”前不久,陆军某旅某营修理连二级上士张涛接过教导员递来的“张涛工作室”牌匾,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是近年来该连成立的第5个以士兵名字命名的工作室。
“为专业技术过硬、演训经验丰富的军士搭建创新平台,是加速提升部队战斗力的迫切需要。”谈及创办“士兵工作室”的初衷,该旅领导向记者讲起一件事。一次训练任务中,某型装甲车因故障“趴窝”,技术骨干轮番上阵却束手无策,不得不求助厂家支援。这件事让旅党委一班人意识到:必须扔掉厂家伴随保障这根“拐杖”,建强自己的技术保障团队。
命名,是搭台更是挖潜。修理连一级军士长司升春,有20余年高炮维修经验,被官兵誉为“高炮神医”。2022年3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司升春工作室”在该连率先挂牌成立。2024年,该连二级上士王福康在全国“匠心杯”装备维修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金奖,该连随即成立“王福康工作室”。在上级推动下,通过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的二级军士长徐成杰、三级军士长裴玉宝,也相继拥有以各自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前段时间,张涛在上级组织的“大师傅”专业集训中获总评第一,专业成果得到广泛认可。经各级充分论证,以张涛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成立。
该连王指导员告诉记者,“士兵工作室”的人员组成,按照专业分工不同,跨班排进行选拔,兄弟单位相关技术骨干也可申请加入。工作室领衔的“兵专家”和成员平时在各自岗位上履职尽责,遇有专业领域内重难点课题时,以任务为牵引进行集智攻关,将训练难题变成研究课题,将战位需求化为创新动力,充分挖掘现有装备潜能,加速部队战斗力生成。
“士兵工作室”的高效稳定运行,离不开该旅各级多措并举营造创新环境条件:常态更新硬件设施,购买加工机床、3D打印机等物资器材,鼓励技术骨干大胆革新创新;与修理工厂、军队院校、训练基地建立联培共育机制,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提升骨干专业能力;在评功评奖和留队晋衔上,按照有关政策给予倾斜,进一步立起了“有为者有位”的鲜明导向;建立容错机制,鼓励技术骨干大胆尝试,助力更多专业人才拔节成长……
前不久,由“徐成杰工作室”革新改进的“模块化野战抢修工具箱”在训练场上大放异彩。那次训练中,部分装备在复杂地形长途机动时出现故障。关键时刻,徐成杰带领工作室成员紧急前出抢修,利用自研工具使维修时间缩短近一半。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款工具箱不仅模块分明、轻巧便携,还增加了防水功能,更适于野外抢修。如今,它已被该旅推广使用。
工作室虽小,成果却不少。谈起“士兵工作室”的创新成果,王指导员如数家珍:“司升春工作室”创新研制的“击发控制装置模拟器”,大幅提升教学指导和特情处置效率;“王福康工作室”发明的精密仪器便携式修理箱,能为野外修理精密仪器提供无尘、恒温、明亮的良好条件……截至目前,该连已有数十个小革新、小发明被全旅推广使用,还有多项创新成果在申请国家专利。
“士兵工作室”让创新激情在基层竞相迸发,助推人才加速成长。一级上士刘帅是“徐成杰工作室”的一员,近年来跟随工作室多次参加重大保障任务。下一步,他计划与徐成杰区分不同车型维修,展开专攻精研。刘帅说:“命名,是光荣更是责任。我一定努力提升本领,期待着有一天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