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雄鹰驰骋云海搏击蓝天
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遂行任务脚步逐步向全球拓展,“昆仑雄鹰”的航迹遍布四大洲30余个国家、150余个军民航机场,先后有300余人次赴国外遂行多样化任务。

"昆仑雄鹰大队"的航迹遍布四大洲
2014年12月,马尔代夫首都马累海水淡化厂发生火灾,全岛淡水供应中断,15万居民面临严重水荒。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决定对马方提供急水援助,中国空军派“昆仑雄鹰大队”所在部队紧急出动2架伊尔-76飞机,满载40吨矿泉水抵达马尔代夫马累机场。
2015年至2018年,“昆仑雄鹰大队”连续四次飞赴韩国仁川,将152具志愿军烈士遗骸接运回国,用国之重器迎回国之英雄,用国之重典表达对志愿军先烈的最大尊重。

"昆仑雄鹰大队"赴韩接志愿军先烈任务。 资料图
2015年4月,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中国空军4架伊尔-76飞机,满载救灾物资及人员,第一时间降落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国际机场,他们白天辗转国内多地装载、下半夜出国空运,不顾疲劳、连续作战,74次下半夜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将700多吨物资装备、400余名救援人员紧急空运至灾区,完成空军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跨国救援,获得国内外广泛称赞。被誉为“和平使者”、“救命神鹰”。参加救灾任务的“昆仑雄鹰大队”大队长王晓亮告诉记者,为了尽快将物资送达尼泊尔,当时他们选择了开辟一条新的航线,“因为起飞重量和飞机的航程有限制,我们要尽可能将最大量的救援物资送向尼泊尔,于是我们选择了半个世界前‘昆仑雄鹰大队’开辟的25条康藏航线之外、又一次飞跃珠峰的航线,距珠峰最近的直线距离仅30多公里。”

"昆仑雄鹰大队"大队长王晓亮接受海峡之声记者采访
对于“昆仑雄鹰大队”官兵而言,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他们的航迹就延伸到哪里,大漠戈壁、山地丘陵、远海岛屿都曾有他们的身影。“大概从2000年开始,我们涉外的活动逐渐增多,无论是小飞机还是大飞机,都有我们的身影。”李圣说。
这些年,李圣基本上参与了部队执行的所有国内外重大军事任务,24、43,这是李圣迄今为止到达的国家数目和出国的次数。他说:“随着大国空军走向世界舞台,这个数字会越来越多,作为群鹰的领航人,我们的计算也要越来越精准,让我们规划的航迹线越来越多,让我们的飞机飞往更多国家,向外更多地展示我们人民空军的大国担当,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国家的空军。”

“昆仑雄鹰大队” 卢炳广 摄
以老带新、上下传承一直是“昆仑雄鹰”的优良传统。为了帮助年轻飞行人员尽快提升飞行技术,老教员往往会加大年轻人员培养力度,在全国军民机场,特别是高原机场飞一遍。“我的师傅也是这么教我的,以前的老前辈不止教我们飞行,还教我们做人。同时他们对我们的飞行要求非常苛刻,当时不理解,之后发现对我们的成长历程非常有帮助。”李圣笑着说。
谈到这,李圣自豪地描述了“徒弟们”参加比赛的情形。2018年,他们参加俄罗斯举办的“航空飞镖”国际军事比赛,在环境陌生、经验匮乏、压力空前的局面下,勇于担当、不畏强手、奋勇争先,取得运输机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夕阳黄昏,“昆仑雄鹰”又将展翅翱翔。一字铺开的运输机在红晕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尽管平日里被精心地保养,但在机身上依稀可见一些岁月的痕迹。李圣轻轻地抚摸着领航舱,告诉记者,接下来,他还想要一直飞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