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阳佳节品读传统文化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张天南 责任编辑:乔楠楠 2018-10-19 08:42:14

■张天南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坐标前,我们度过了中国传统敬老日九九重阳节。

“重阳高会古平台,吟遍秋光始下来。”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重阳节,孝老敬亲是其文化标签。汉代刘歆著《西京杂记》中,曾载西汉民俗:“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白居易在《重阳席上赋白菊》中也写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习主席曾引用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讲述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笔者看来,无论是尊老爱幼、母慈子孝,还是夫妻和睦、礼让宽容,抑或是善良贤淑、勤俭持家等,皆是中国人对美好家庭的向往与追求,是传统文化的沉淀和升华,融入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血脉,用这些传统文化擦亮重阳的底色,才能让孝老敬亲更有意义、更具味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社会老龄化趋势明显。来自全国老龄办的数据显示,到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亿,占总人口比重17.3%。预计到2050年前后,这一比例将达34.9%。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总是以工作忙、应酬多为借口,考虑个人和小家庭的事情多,付诸关爱父母的行动少。古人曰:“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今天,我们倡导孝老敬亲,目的就在于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和氛围,同时提倡“关爱老人莫拘泥于重阳”,要把孝老敬亲变成日常行动,让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每个人的习惯和自觉。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气神。“家国两相依,有国才有家”,我们共同欢度重阳节,不仅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之光照进现实,更要将恒久的精神内涵、情感价值内化为传承的力量,把矢志爱国奉献的热情化为只争朝夕、脚踏实地的行动,让重阳节焕发出独具魅力的时代光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