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对现代战争的认识偏差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杜林洁 责任编辑:乔楠楠 2018-12-11 09:35:38

●树立正确的战争观,解决好官兵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等根本性问题。

习主席强调指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我军根本职能教育。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理论,是正确看待战争问题的科学指南。长期和平环境下,受国际政治形势急剧变化、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战争理论冲击等因素影响,部分官兵对现代战争的本质、根源、性质等认识产生了偏差,从而影响了对现代战争的科学认知。因此应树立正确的战争观,解决好官兵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等根本性问题。

对战争本质的认识偏差。恩格斯在《德国的战争短评》上指出,“普鲁士已有五十年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战争;它的军队整个说来是一支和平时期的军队”,要想使胜利成为可能,“他们就必须表现出一种为一支处于和平状态达五十年之久军队所不大可能有的英勇精神”。从现实来看,长期的和平发展提高了生活水平,积蓄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对军人最好的褒奖。但是,长期的和平容易使官兵忘记战争的残酷,滋生各种积弊,一定程度上消磨着军人的战斗意志。甚至导致部分官兵滋长当“和平官”“和平兵”的思想,淡化备战打仗意识,导致荣誉感下降,奉献精神削弱,在对战争本质问题的认识上产生模糊,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国家安全形势面临的复杂挑战,军事斗争准备、提升核心军事能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有所淡化。

对战争根源的认识偏差。战争的产生表面上看是因政治目的需要而引发,但其背后总会有经济利益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推波助澜,经济利益是决定战争的内在驱动力。然而,西方“民主和平论”“文明冲突论”“人道主义干涉论”等战争理论,试图超越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利益冲突是战争根本动因的科学理论,甚至有人提出“无战争论”,认为当代经济全球化已经从根源上“消灭”了战争。这些错误观点和思想的传播,容易使广大官兵对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浑然不觉,从而模糊对战争发生危险性的认识,淡化官兵积极备战打仗的使命感。

对战争性质的认识偏差。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战争是政治斗争的延续,是最激烈的政治斗争形式。随着国际政治环境的巨大变化,当代战争动因错综复杂,容易混淆人们辨别战争性质的是非界限,也使部分官兵在如何判断现代战争性质问题上产生误解与困惑。领土争端、宗教冲突、民族矛盾、资源匮乏等是战争生成的诸多矛盾问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往往交织在一起,使战争的具体动因变得错综复杂,人们很难对交战双方中谁是正义谁是非正义一下子给出一个确定的划分界限。霸权主义国家往往利用其在世界舆论中的话语主导权,制造假象、蛊惑人心,混淆战争正义性与非正义性的界限,掩盖其发动战争的真实动机,具有很强的迷惑性。这些无疑会对官兵的战争性质观产生不良影响。加强党史军史教育和战斗精神培育能够让我们从横向和纵向思维上去立体理解现代战争特有的性质,使官兵树立正确的战争性质观,时刻牢记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反对分裂而进行的战争,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而进行的战争都是正义战争,有效激发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怕流血牺牲的高尚情怀。

对战争制胜因素的认识偏差。战争的制胜因素是战争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是人不是物。当前,伴随着战场环境和作战方式发生的重大变化,战争形态正发生着深刻变革,马克思恩格斯这一经典理论再次受到“唯武器论”“信息制胜论”者的质疑。他们认为赢得当代战争的方法是必须拥有大量信息化武器装备和绝对制信息权。受其影响,部分官兵认为发展一两件先进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就能赢得战争的制胜权,更有甚者认为我军在装备信息化水平上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对打赢强敌的信心不足。不可否认,信息化战争对物质尤其是武器装备的依赖程度大大加强,但是,战争是综合性的对抗,人依然是当代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对高科技人才的依赖越来越强,从战争本身看,信息技术是战争力量的“倍增器”,但如果没有可供支配的现实战争力量,信息技术的作用只能归于零;从近几场局部战争看,在军事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依然非常重视道义、民心等方面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提出的“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依然适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指导信息化战争,就要重视和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形成综合制胜优势,这样才能保证在信息化战争中赢得主动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