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中庸》说:“暗然而日章”——看上去并不发出耀眼的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显其光芒。
五四为什么能“日章”?
正如一位史学家所写:“后人不尽的怀念,其实都是依据事过境迁的背景,提出自己的愿望,寻求自己的使命。”
“大凡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特别空气。”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相结合的高度,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各领域开展研究,总结历史规律,揭示历史趋势,方能让五四精神历久弥新,丰富着、发展着、创造着,激励人们步履铿锵、勇毅笃行。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是五四精神如何“永远”的途径。
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幕不久,有人撰文将五四运动放在整个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来评价,与延安整风运动、真理标准大讨论并称为20世纪中国“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习主席强调:“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来认识和把握。”
传统不是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
今天,每名青年官兵都跋涉在强军兴军的征途上,前方有满天星光,也有沟沟坎坎。聆听梦想渐行渐近的脚步,感受时代强劲有力的脉搏,如何让五四精神绽放崭新的时代光芒,让青春理想闪耀夺目的强军之光?
百年潮正阔,风起再扬帆。
“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就是赓续“红透底”的血脉基因,用血性担当点燃青春激情,用能打胜仗彰显青春风采,用革命传统打好青春底色,深刻地标示出青春的价值刻度,“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我们的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奋斗历史,我们的面前是喷薄而出的复兴曙光。
山川开合,与时偕行。
跨越历史的栈桥,迎着时代的浪潮,牢记五四的苦难辉煌,扛起今天的使命担当,强国强军征程一定会天高地阔,“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