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军区加强文化建设涵养干休所发展底蕴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史多义 范奇飞 鲍明建 责任编辑:王凤 2022-08-09 12:19:42

辽宁省军区加强文化建设涵养干休所发展底蕴——

弦歌不辍照芳华

■史多义 中国国防报记者 范奇飞 鲍明建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干休所文化建设,将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既有利于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筑牢红色资源挖掘根基,也有助于工作人员赓续光荣传统,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辽宁省军区丹东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老干部为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安晓琳 摄

为努力提升干休所全面建设层次和老干部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推动军队老干部工作创新发展,辽宁省军区将干休所建设作为省军区全面建设的重要板块,统筹制订《辽宁省军区2022年度推动干休所建设高质量发展措施》,一体推进在工作人员中开展专项教育整顿活动、重点帮建干休所保障设施优化服务条件、突出打造系列文化强化干休所发展底蕴支撑等多方面工作。盛夏时节,记者走进该省军区,探寻他们加强文化建设涵养干休所发展底蕴的鲜活做法。

辽宁省军区沈阳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老干部与新兵交流。谭长俊 摄

光影留存唤醒红色记忆

“其他老干部的故事更多,别采访我”“比起牺牲的战友,我的战功微不足道”……今年年初,辽宁省军区联合省委宣传部部署开展老干部“口述历史”资料采集工作。对于锦州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助理员刘志颖来说,拍摄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老干部的谦虚和推让。

“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能够让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刘志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老干部,有时还发动医护人员一起做工作。刘志颖告诉记者,只要做通了老干部的思想工作,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他们讲起战斗故事可是滔滔不绝。

一棵大树,能固方寸水土;一片森林,能涵养一地水源。该省军区着眼于把干休所建设成红色的“基因库”、精神的“文化园”,推动实施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他们把“打造系列文化强化干休所发展底蕴支撑”纳入《辽宁省军区2022年度推动干休所建设高质量发展措施》。在省军区党委的高度重视下,由政治工作局牵头,老干部工作办公室具体组织协调,全省干休所快速行动起来。

去年以来,在省军区老干部工作办公室组织下,每个干休所均修建荣誉室(墙),各干休所为每名老干部制作一本红色档案,结合辽宁革命军事馆建设,形成一部老干部光影史、一本革命战斗故事书、一套老照片老物件电子相册集。

如今,走进辽宁省军区各干休所大门,浓浓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营区内灯箱、橱窗、电子屏等设施,通过图片、文字、音视频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展现老干部先进事迹,传递红色力量;荣誉室内配置的投影仪、触摸式互动一体机等设备,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播放老干部个人影像回忆录,诉说革命故事唤醒红色记忆。

一些干休所更是为文化传承插上数字之翼,将红色资源纳入数字化管理。大连第七离职干部休养所结合“智慧康养系统”,打造红色资源数据库,将老干部红色档案、老照片电子影集等完成数字化存储;沈阳第二退休干部休养所打造数字档案馆,把为每一名老干部拍摄的“口述历史”资料纳入馆中珍藏。

辽宁省军区沈阳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组织官兵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谭长俊 摄

躬身力行播撒红色火种

“咔嚓—合影成功—下载保存”旅游达人蔡鹏熟练地在大连市红星村纪念馆门口打卡,转头向记者介绍起他的工作。

今年春天以来,疫情阻滞了他的出行脚步,以经营旅游自媒体谋生的他,转而向网友介绍起他的家乡大连。他沿着大连市委综合服务中心和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联合推出的“红色地图”按图索骥。今天刚好走到“初心之行”路线的第二站——红星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星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大连退休干部休养所为纪念曾经服务过的38位兵团级以上离休老将军而建设的展馆。展馆中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讲述了老将军们戎马一生的革命生涯,展示了我党、我军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战斗历程,体现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今,大部分老将军已经离世,他们的光荣事迹怎样才能不被时光遗忘,是当下急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辽宁省军区党委充分意识到,挖掘整理老干部的故事,只是迈开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发挥资源优势、彰显时代特点、兼顾军地红色教育需求,最大化地突出红色基因传承、辐射、宣教的作用。

为更好组织引导老干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省军区明确各干休所按照“服务中心、尊重意愿、量力而行、发挥特长”的原则,鼓励老干部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国防教育、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

该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老干部工作办公室主任付大勇告诉记者,3月初以来,省军区政治工作局遴选组织沈阳、大连、锦州等多地老干部优秀代表进机关、进军营、进学校、进社区,上好“开学第一课”“役前教育第一课”,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以老带少、老少共建等形式,向青年官兵和全社会传导辐射正能量。

今年1月,沈阳警备区吕品、程茂友、南启祥、铁源等15名平均年龄85岁的离退休老干部,自发成立“红色启航”宣讲团,积极投身革命传统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宣讲团组建仪式上,他们表示,要满腔热忱地传播红色精神、播撒红色火种。

燃己微光,烛照四方。暑假来到,沈阳科技学院学生方震和2名同学,再次走进锦州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的大门,这是他们第三年来干休所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前年,帮助干休所收集整理老干部红色档案;去年,帮助编写了干休所荣誉室讲解词。今年,不知又有怎样的活动在等待他们。对此,他们满怀期待。

辽宁省军区沈阳第二退休干部休养所老干部参加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赓续红色基因”活动。李恩鹏 摄

家风文化培塑红色传人

“特立遗嘱如下:上交党费20万元,支援国家建设,希望我的后代不忘党的恩情,永远跟着共产党走……”6月初,在沈阳警备区开展的“点赞身边好党员”活动中,离休干部冯玉君的生前遗嘱被公开。沈阳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工作人员王霞,深情讲述遗嘱背后的故事。

在干休所护师屈国黎的记忆中,冯老可是出了名的“会过日子”——一块怀表用一辈子,一双皮鞋修修补补穿十几年,就连平时拿药也反复询价,只挑便宜的,总是念叨着“给公家省几个(钱)”。老首长攒下的钱去了哪里?今年4月,一份由中组部出具的党费收据,解开了大家的疑惑。随即一场学习老干部精神、“点赞身边好党员”的活动在该所轰轰烈烈展开。

年初以来,辽宁省军区在干休所工作人员中,开展“整肃思想作风、正规建设秩序、提升服务质量”专项教育活动和“续家史、遵家训、守家规、树家风、创家(佳)绩”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干休所工作人员学习老干部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的革命本色,解决政治站位不高、组织功能不强的问题;学习老干部无怨无悔、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解决服务意识不够、工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学习老干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解决管理秩序不好、精神状态不佳的问题。

该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主任闵守斌介绍,沈阳警备区以正向引领拓展教育整顿成效,在各干休所同步开展“敬老崇德、敬业奉献、敬法守纪”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点赞身边好党员”活动,拍摄展播“榜样就在身边”微视频;大连军分区依托各所红色场馆和设施,因地制宜开展“史馆里学党史、广场上讲传统、橱窗前话使命”实践活动,邀请老干部讲亲身经历、讲革命故事、讲光荣传统,引导工作人员在见贤思齐中回望初心、砥砺斗志。

“政委,我即将担任学校团委学生书记,学校领导和老师都很支持我……”5月25日,大连第十一离职干部休养所政委计如林,收到了从该所退伍返校大学生士兵何健峰的电话。刚复学时,何健峰一度难以融入学校集体生活,心情十分低落。计如林了解情况后,通过电话为其讲述胡文轩老首长的战斗故事激励何健峰振作起来,并鼓励他给老首长写信。通信中,老首长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解答他在学校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催生出何健峰追随前辈足迹、以实际行动向老首长学习的决心和意志,如今他以全新面貌投入学习生活。

辽宁省军区沈阳第二退休干部休养所开展建党百年文艺汇演。李恩鹏 摄

辽宁省军区沈阳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所长龙演——

以真心换真心

2018年调任干休所所长以前,我从未接触过老干部工作。上任后,营院综合整治、开展红色资源抢救性挖掘等重大活动接踵而至。面对新领域新挑战,我常在心中自勉“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劳有所得、无怨无悔”。

生活环境建设是干休所的一项基础工作,基础工作做不好,何谈细致保障服务?营院综合整治开始后,我和政委各带一队,对相关住户上门做思想动员,加装电梯、腾退仓房、修整道路。工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能躲事怕事,迎难而上的同时更应讲究方法策略。我们查找规定、咨询律师,弄懂弄通后一一上门说服,每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

路拓宽了,车辆进出门不再拥堵;收纳杂物的仓房建起来了,原仓房用地变成休闲广场……下一步,“家文化”宣传工程也将破土动工,营区的环境会更上一层楼。

我们的点滴工作,获得了老干部的认可与信任:“这届班子能干事,会干事,敢担当!”修建荣誉室,我们的工作推进得非常顺利。

在刚开展“口述历史”拍摄工作时,一些老干部心存顾虑。于是,我和工作人员亲自上门劝说:“不需要人为拔高,您老只要原原本本讲自己的故事,就足够打动人”“您代表的是一个时代、一个集体,您的亲身经历,就是当代年轻人传承红色基因最生动的教材”……经反复劝说,许多老干部终于同意接受采访。

为应对预防突发情况,我们请来医护人员全程陪同采访,同时也邀请亲属来到现场照看。采访结束后,不少老干部和他们的子女,把一些珍贵的老物件捐给了干休所荣誉室。如抗美援朝战场上写下的日记、用打掉的敌机制作的勺子、抗美援朝战地银行的汇款单……如今,一件件保存完好的实物,陈列在荣誉室展柜,向后人诉说一段段峥嵘岁月。

这几年在干休所的工作,让我更加懂得,事必躬亲、想其所想,终能以真心换真心。

(刘思波、中国国防报记者 范奇飞整理)

辽宁省军区营口离职干部休养所文职护士李晨雪——

当梦想照进现实

2019年,刚走出校门的我,迈进了营口干休所的大门,成为一名“孔雀蓝”。从小对部队和军人有着深厚感情的我,来到这里工作不仅圆了军营梦,还让我的专业有了用武之地。

作为门诊部的一名护士,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逐渐让踌躇满志的我心生疑惑:这是我向往的生活吗?

迷茫时,我接到了一项新任务,收集整理老首长们的战斗故事。在拍摄过程中,那位常常关心我吃得好不好、想不想家的老首长田万福,讲起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战斗经历:为了给部队反攻开辟通路,他主动领命,在敌人猛烈攻击下孤身匍匐前进,成功炸毁敌军设置的障碍物。原来,他阴天下雨腿疼的老毛病,就是打那时留下的。

透过一枚枚闪亮的奖章勋章,重现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挖掘一个个舍生取义的英雄壮举……我领悟了“老干部是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更是历史的建设者、参与者”这句话的含义。我每天服务保障的老人,是为保卫祖国流过血、拼过命的老英雄。没有他们,哪有如今的国泰民安。

想通了这个理,我愈发坚定了做好服务老干部工作的决心。一天上午,我在陪同一名老首长看病的路上,他突发不适,在车上呕吐起来,我立即帮其清理,心里没有任何抵触。老首长情况稳定后,对我连声道谢。对我来说,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不仅是我的职责,更是我发自内心尊崇英雄的实际行动。

(苑双、中国国防报记者 范奇飞整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