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为了祭奠,更为了前行

来源:新华社 作者:丁小溪 胡浩 施雨岑 责任编辑:刘上靖 2018-04-05 09:58:29

第五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这是礼兵在安葬仪式上护送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3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清明时节,鲜花寄哀思,松柏护英灵。一曲曲以鲜血和生命谱写的英雄壮歌,深深印刻在亿万人民心中,指引我们前行的道路。

缅怀英烈、铭记初心

碧空如洗,松柏掩映。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环形的烈士英名墙下摆满了黄白相间的菊花。

清明节前夕,我们迎回了阔别60多年的2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婉转哀伤的《思念曲》,悠悠诉说着祖国母亲对英雄儿女的无尽思念。

“这么多年,我日夜盼着他们回来……”今年87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李维波赶来送战友最后一程。“我的心情既高兴又沉痛。高兴的是他们终于回家了,沉痛的是他们牺牲了,看不到咱们国家现在这样富强!”

缅怀,是为了铭记。

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排长蒋海龙从小就爱听曾经赴朝参战的外公讲英雄故事。“看到志愿军烈士,就像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蒋海龙深情地说,“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把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继承好、发扬好。”

千里之外,紫金山上。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广场上,微风送来阵阵花香。

“我的母亲,她只有伤感地凝望着漫不经心的江水和惨淡的月色,让惨痛的回忆敲打着她年老将断的心弦……”

在“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2018年各界人士清明凭吊抗日航空烈士活动中,现场朗诵的《一封致美惠子的信》让在场人士无不动容。

这封后来被译成多国文字的书信写于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信中的“母亲”,便是烈士陈怀民的母亲。武汉空战中,飞行员陈怀民在胸部中弹的危急时刻,勇撞敌机,以身殉国。

“他年仅22岁,把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实现了自己生前的誓言--用生命诠释精忠报国的真谛。”陈怀民的侄子刘兆德在活动现场说。

岁月流逝,初心未改。在战火纷飞、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在热火朝天、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改革开放时代……英烈们的初心代代相传,赤诚如火。

嘉兴南湖,秀水泱泱,红船依旧。

90岁高龄的抗战老兵朱亚,如今就住在距离南湖不远处的百花社区。腿脚尚好时,朱亚每年都会去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缅怀那些曾经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们。闲暇时光,他会为附近学校的孩子们讲讲当年的故事,为社区的党员上一堂生动的廉政党课,让“红色记忆”在这里永不褪色。

“对英烈们最好的纪念,就是铭记他们的故事,怀着和他们一样的初心,兢兢业业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朱亚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