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河北省总队:战场制胜,数据“支撑”起了什么?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张昭晖 苏唱 耿鹏宇 刘旭帆责任编辑:李晶2020-09-02 09:25

直抵战场角落的“复眼”

看着屏幕上呈3×3排列的9组画面,负责演习通信保障的参谋宋迎首先想到的,是中学生物课上的一个概念——

复眼,是一种常见于昆虫身上的视觉器官,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紧密排列而成,相对于单眼而言可以看到更广的视野。

“这不是和我操作的应急通信系统很像吗?”

这是一双开启“全知视角”的眼睛。屏幕上,演习地域的电子地图,光点斑驳。每个光点代表一名参演官兵的实时位置。借助数字化单兵通信设备,指挥、打击、封控力量在哪里、到哪去,清晰显示。

这又是一双“无处不在”的眼睛。官兵穿戴的摄像终端设备,捕获演习现场的画面,将信息传回通信指挥车。数百公里外,总队作战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远程监控演习动态。

一线作战人员与通信参谋,共同组成观察战场、侦测敌情的“复眼”。

“这套系统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可以实现远距离无线传输不衰减,在无信号区域还能自动补盲,操作容易、信号强、范围广。”宋迎说。

革新基于需求,寓于实战。

一次,“劫匪”逃窜至地下车库并劫持人质。当时,4G信号非常微弱,无法传输画面。加上楼宇间密度大,阻拦了信号,他们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架设常用的卫星便携站。无奈,官兵只能靠对讲机传递信息,结果打草惊蛇,未能将人质从“劫匪”手中救出。

“没有迅捷高效的通信保障,何谈取得战场主动权。”总队信息通信处副处长王伟和战友们找准症结、集智攻关,到地方和友邻单位学习技术和经验,不断摸索、试错,这套应急通信指挥系统逐渐成熟。

技术革新升级后,除佩戴微型摄像机外,每名战斗员背负的数字化单兵设备还可以作为中继站,强化放大信号。这样一来,画面传输不再受距离或信号限制,“开机即架设,走到哪就通到哪”。

第一时间感知作战个体和战场环境的信息特征,对指挥效率的提升不言而喻。

又一场演习开始了。

持枪“犯罪分子”藏匿在库房的墙壁夹角处,负隅顽抗。

作战人员悄悄包围库房,操作软管摄像,钻过窗户缝隙,侦察“犯罪分子”一举一动,画面实时传输回指挥车。

参谋宋迎快速浏览各终端传回的画面,准确将最前线、最紧要的画面选出来,投射到屏幕上,还原出最真实的战场状态。

该总队指挥中心内,执勤首长通过大屏观察演习动态,直接向一线指挥员下达攻击指令……

“砰”的一声,爆震弹炸响,特战队员从房门、窗口多处突入,“犯罪分子”束手就擒。

“信息化作战条件下,每个人都能成为战场的眼睛。”宋迎说,“我们的作用,就是将每双眼睛捕捉到的画面,传输到指挥中心这个‘大脑’,打通指挥链路。”

大数据“助攻”排兵布阵

回想起3年前这一幕,作战勤务参谋刘宁至今心情沉重——

7月,低气压控制下的华北大地格外沉闷。

此时,武警河北省总队作战勤务指挥中心异样安静。所有与会人员屏息沉默,紧盯大屏幕上的电子钟。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

20分钟前,“滹沱河水量暴涨,附近村落受灾情况不明”,指挥中心下达“组成党员突击队进入受灾地域前期探明情况”的拉动命令,各值班要素快速行动。

党员突击队需要多少人?有什么要求?“救灾从速就近,建议由驻地部队人员组成;队员必须军事素质过硬、通水性,有专业培训和救援经历。”

抽调党员,需要从组织处和人力资源处调取相关信息;救援经历,则必须从训练处拿到队员军事训练成绩和培训数据……

“这么麻烦……还不如让部队各自上报符合条件的名单。”

一阵争论后,指挥中心又安静下来,偶尔掺杂着低声通话、翻阅资料和敲击键盘的细碎声。

在众人的焦急等待中,一份符合任务要求的“党员突击队”名单姗姗来迟。

“一旦有突发事件,人工测算很可能赶不上任务局势变化。”刘宁说。

为此,他们积极对接地方有关单位,研发出方案辅助生成系统等一系列作战指挥软件,将全总队官兵的动态信息数据全部纳入。“如今,再抽调人员,系统可以快速生成名单,高效简洁。”刘宁说。

战场制胜,离不开信息化“加持”。活用大数据,才能抢占信息化作战的先机。

如今,坐在侦察要素值班席位上的侦察股长熊华,底气更足了。依托强大的信息支撑,只需输入要素信息,方案自动生成,按席位分发,按流程提报,网上审批方案,作战文书一键下达……

“把各作战席位从文书拟制工作中解放出来,他们就能腾出更多精力,投入到态势感知、指挥决策中去。”熊华说,“回归指挥本位,这才是数据支撑的最根本变化。”

第一视角

独家原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