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战位报告|军事科研人:从实验室到胜战之路有多长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尚晓敏 李玮 杨殿基 责任编辑:丁杨 2020-10-11 15:23:33

军事科研人:从实验室到胜战之路有多长

中国军网记者 尚晓敏 李玮 杨殿基

坐落在首都北京五环外的军事科学院,是我军军事科研的最高殿堂。在这里,一个章句、一个法条、一个数据都是在书写未来战场的法则,关乎生死,左右成败。

从这里开始,到试验平台、到演兵一线、再到边防前哨,到处都有军科人担当奋进、埋头苦干的身影,到处都能感受到军事科研团队创新跨越、强军胜战的勃勃英姿。

(一)

2018年5月16日,习主席视察重新组建的军事科学院,考察了解科研进展情况,并作出重要指示: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坚持理技融合、研用结合、军民融合,加快发展现代军事科学,努力建设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

统帅的指示,成为系统工程研究院上下研而为战、奋发有为的不竭动力。该院自2017年9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忠诚奉献、科研为战”的院训,坚持科研为战导向,聚力服务备战打仗,足迹遍布座座军营。

2019年深秋,系统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华等一行三人跟随边防巡逻部队开展体验式调研,沿西南某边防线徒步行军160公里。在8天时间里,他们穿过了阴雨绵绵的山林,泥浆灌鞋、举步维艰;爬过了直上直下的“绝望坡”,手脚并用、“四驱”前行。

在这期间,生活保障完全无依托。午餐只能边行军边吃携行的干粮,科研团队携带的某新研制便携高能食品成为了大家恢复体力的“加速剂”。

“吃完再喝上几口热水,就满血复活啦!”一位试吃的小战士爽朗地笑着说。

在随行的军用口粮研究人员心里,“满血复活”就是最好的评价。因为在战场上,作战人员只有迅速恢复体力才能保持战斗力。

每天早晨天还未大亮,巡逻队伍里负责物资接力前送的战士就要先行出发。看着他们背着物资在陡峭的山路上负重前行,想到负责前送物资的战士为节约物资而舍不得在前送站点吃饭,张华深深地感到,在骡马无法通行的巡逻区,推动无人装备前送物资的研究与试点工作已迫在眉睫。

几天的一线调研工作结束了。张华和他的同事们不约而同感到,习主席作出的“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重要指示是支撑新时代强军胜战的深谋远虑。“过去军需科研我们总是想‘官兵巡逻需要什么’,事实上更需要思考的是‘我巡逻需要什么’,只有切身体会才能做出适应实战要求的科研成果”。

从“研而为战”出发,到实现“研用结合”,科研成果经受住实践的考验才能转化为部队战斗力。这是系统工程研究院始终践行的科研理念,也是深入贯彻习主席“聚焦实战,抓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使科技创新更好为战斗力建设服务”重要指示的必然要求。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武汉保障医疗专家组进行核酸检测和疫苗抗体研究等工作的明星装备——负压帐篷移动实验室,虽是一款早在2016年研制成功的科研样机,但在病毒检测、检测试剂和疫苗抗体等研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这款样机研发始于2014年非洲埃博拉病毒疫情暴发,2016年样机研制成功。当时因埃博拉病毒疫情已在非洲得到有效控制,负压帐篷移动实验室直接作为卫勤保障物资储存。

“我们始终坚持产、学、研、用一体衔接的科研运行机制,即使科研样机也要保证落地就能展开,展开就能使用,使用就能形成战斗力。”系统工程研究院副研究员陈锋告诉记者。

时隔4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负压帐篷移动实验室样机依旧保持着“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的战斗能力。疫情防控任务下达后,经过简单调试随即发往抗疫一线,在武汉连续安全运行76天,圆满完成装备保障任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