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战位报告|军事科研人:从实验室到胜战之路有多长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尚晓敏 李玮 杨殿基责任编辑:丁杨2020-10-11 15:23

(二)

习主席视察军事科学院时,叮嘱有关部门要充分尊重人才、关爱人才,扎实做好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工作,不拘一格降人才,打造高素质军事科研人才方阵。3年来,该院把人才建设作为强院兴研的战略工程,在人才培养上举措不断、力度空前,同时也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来到系统工程研究院这个大家庭中。

“虽然对文职这个概念有些模糊,但是我知道这是一个服务军队建设的工作岗位。我有一个军旅梦,我想去。”时至今日,26岁的宋景新对当年报考军科文职的初衷依旧记忆犹新。

2018年6月,硕士毕业的宋景新已被吉林省松原市“招博引硕”计划录取,即将成为一名事业编制人员。“如果报考文职,一旦未能录取就可能面临待就业的风险,当时家里人也极力劝阻。但是,内心对军队的向往和对科研的追求,让我决定拼一次。幸运的是,最终军科也选择了我。”

“宋景新是个‘有些泼辣的孩子’,她有责任、敢担当、不怕吃苦、执行力强,所以我们都敢放手让她参与到重要试验中来。”这是老同志对宋景新的普遍评价。正是凭借一股子不认输、不服输的拼劲儿,加之领导、同事的帮扶,宋景新先后参加了3次军用食品部队试验。

2019年底,宋景新在满洲里参加一次重要集体食品寒区部队试验,让她感触颇深。那是个滴水成冰的地方,即便戴着手套穿着棉鞋也会在短时间内冻得手脚僵硬。在雪地上用炊事挂车对食品进行复热时,为了操作方便,试验人员脱掉了手套。操作完成,手已经没有知觉。当时她心里也在想:这样拼到底值不值得?

但是当看到训练之后的战士们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宋景新打消了之前的疑虑。“辛苦都不算什么,他们脸上的笑容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肯定。军队科研人员的职责不就是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转化为部队战斗力,真正地帮助到战士吗?”

老一辈科研人关爱人才、敢压重担;年轻一代勇于担当、不负重任。正是在这样的传承中,高素质人才方阵不断壮大。

通过人才引进,毛龙波从陆军勤务学院来到系统工程研究院。他始终坚持真抓实干、不畏难的工作态度,深入一线搞科研。

某次岛礁建设工程中,因工人数量有限,只能依靠科研人员和厂家一起完成敷设电缆工作。在盖好的电缆沟里敷设电缆,人只能弯着身子一步步向前挪动,稍不留意就会磕在电缆支架上。在搞清楚现地状况后,厂家工作人员也不愿再下去了。

“如果我不下去,就更不会有人下去了。”第二天,毛龙波带头走在前面,一个人带着3根重达近60斤的电缆,弯着腰摸索着进行敷设。10米,100米,1000米……汗水流到眼睛里杀得眼睛生疼,腰酸得直不起来,脚长时间泡在水里已经白烂,腿上多处擦伤……下岛时,毛龙波的肤色俨然与当地渔民无异。每当提起这一经历,周围的同事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