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想“兵之盼” 多问“兵之难”:一张以“热心”换“心热”的答卷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付晓辉责任编辑:王凤2021-11-25 12:49

常想“兵之盼” 多问“兵之难”

■吕运成

我军官兵一致、视战士如手足的光荣传统,像长河奔流不息、源远流长。纵览军史,革命前辈从来都是把关心关爱士兵当作天大的事来力行,把无视士兵冷暖当作最严肃的事来批评。井冈山斗争期间,朱德主动替战士站夜岗;长征途中,贺龙在雪地为救一名冻僵的战士,解开衣扣将其搂在怀中;朝鲜战争中,彭德怀曾怒斥过拎醒睡觉士兵的警卫排长:“你不爱兵,就没有当干部的资格!”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军队如何发展、官兵成分如何变化,服务基层的主题永远鲜活,服务官兵的情怀永远炽热。习主席强调,要坚持士兵至上、基层第一,真正关心关爱官兵,始终把官兵冷暖放在心上。士兵,是习主席心头最深切的牵挂;基层,是习主席去得最多的地方。

基层的性质特点决定了基层任务重、事情杂、难题多、压力大、条件苦。作为一名老兵,我对基层的辛苦、官兵的不易有着深切的感受。我曾在偏远海岛上亲历物质匮乏、资源短缺的日子;也曾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边防哨所和官兵促膝长谈。他们常常除了繁重的训练执勤任务之外,还要面临两地分居、家属随军就业、子女上学等难题。这些,没有一个是举手就能抹平的沟、没有一个是抬腿就能迈过的坎。每名官兵都是一本书,上面写满了牺牲奉献。

“待办事项千千万,服务基层第一件。”基层是部队的基础,官兵是部队的主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扎实,坚如磐石。心系基层就是心系强军梦,关爱士兵就是培塑战斗力。

俗话说,锅不热,饼不贴。冷冰冰的面孔换不来士兵的笑脸,不动心的话语打不开士兵的心扉,“打不到点上”的服务解不了士兵的忧愁。作为领导机关、带兵人,要在思想上自觉尊重基层、情感上主动靠近基层、生活上真正走近基层,常想一想“兵之盼”,多问一问“兵之难”,在实施“五同”,开展“双四一”和“两个经常”活动中不断了解基层、了解官兵,做到知困难、知短板、知需求、知期盼。要把官兵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满怀爱兵之心、恪守为兵之责、善谋带兵之策,真心办实事、倾心解难题,做到对基层、对官兵常送信仰信念、送思想思路、送器材资料、送培训帮带、送关心关爱、送工作激励。要避免“恩赐式”的服务、厚此薄彼的服务、“雷声大雨点小”的服务,做到全心全意、公平公正,切实增强基层官兵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爱兵者,兵恒爱之;亲兵者,兵恒亲之。对基层多一分热心,基层就多一分心热。对士兵增一分真情,士兵就添一分干劲。以“热心”换“心热”,以真情换真心,就一定能够凝聚起强大的向心力。

平时亲如兄弟,战时生死相依;今天有求必应,明天一呼百应,这样一支部队,战场上必将是一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劲旅。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