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集团军某旅从“失利数据库”中探寻制胜战场之路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程震寰 黄轩 袁帅责任编辑:王凤2021-11-26 13:30

错误和挫折让我们聪明起来

■李小年

我军向来善于从“败仗”中找到制胜的办法。抗美援朝出国作战,190.8高地战役中,一场800人伤亡的败仗催生志愿军“抓一把,连续抓”的坑道作战新战术。从1951年夏季防御战时,“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平均40到60发炮弹即可对我军造成有效杀伤,到1952年4月,美军需要646发炮弹才能实现同一目的,10倍弹药差之下,我军一次次掰断敌人的“牙齿”,一次次实现反击胜利,更为军事创新、因敌制胜指明道路。对于训练和作战而言,那些用鲜血和生命代价换来的失利教训,往往比成功和胜利的经验更能令人清醒、催人奋进。

失败是胜利之母,善战者不讳言败。军事领域作为竞争与对抗最活跃的领域,胜败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对胜利经验的津津乐道,对失败教训的讳莫如深,很容易让人陷入盲目乐观和固步自封的怪圈。

毛泽东同志曾说:“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对待败仗的态度决定了军队的未来,研究败仗,考虑为什么会败的问题,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对策,找出防止重蹈覆辙的方法。

宁败于演练,不败于实战。演训是未来战争的预演,只有发挥演训的“试错”功能,找准失败原因,才能不断增强克敌制胜的本领与底气。要将演训置于联合作战背景、复杂电磁环境、体系对抗条件下进行,杜绝表演化、简单化、模糊化的“低层次”演训,充分发挥科技、网络手段构设符合战场条件的演训模式,利用训练模拟器、数据分析库等先进设备进行精准训练、科学训练、实战训练,让短板和弱项在演训中暴露得更加充分、更加彻底。

古人云:“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对研究战争而言,败仗教训往往比胜仗经验更能触动思想,更有利于发现缺点、弥补漏洞,成为军事创新的“着力点”。

当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很重视对失败的研究,有的甚至创立了一门新学科——“失败学”。比如,俄罗斯建立了“失败纪念馆”,美国出版了《失败》杂志,日本还成立了“活用科技失败知识研究会”,建立有关失败事例的数据库,并研制开发相应的检索系统以便相关人员和机构查询。

对军队和军人而言,对每一次失利追根溯源,把每一次流血分解透彻,把败仗作为营养来吸收,将探寻失败的教训作为谋打赢的重要内容,才能真正让失败变成资源和财富,为战场上的胜利奠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