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土地上,每条路都有军人坚守的足迹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崔运江 龙龙 廖锐责任编辑:王凤2021-12-17 10:20

凝视边界,哨所有了“明亮眼睛”

■解放军报记者 薛 敏 通讯员 冯亚坤 陈武斌

一名战士利用超视距红外电视侦察设备观察远处山口。崔运江、龙龙、廖锐 摄

深夜,昆木加哨所,在哨楼执勤的中士王思成、中士刘磊紧盯大屏幕:月光下,边防线在山岳间清晰可见,并被“镀”上了一层神奇的光晕。

这是藏北高原一个重要通外山口。过去,除了日常观察,官兵会定期抵近山口路段潜伏。那些点位大多隐匿在背阴的山坡或山崖之下,即使在夏天也冷风刺骨。

去年,哨所周边架设起智能监控设备,对某些特定路段、区域实施24小时不间断管控。

“再也不用那样高频度地执行潜伏任务了。”哨长旦增列珠告诉记者,可视化监控设备的列装,给哨所装上了一双“明亮眼睛”。

旦增列珠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去年冬天,战士刘磊在执勤,可视化系统突然发出报警音——他意识到,这是监控系统识别到了“不速之客”。

轻点鼠标,刘磊放大图像辨别情况,通过监控系统的“喊话”功能,对靠近人员予以警戒。他同步通知在该点位附近的巡逻队快速赶赴现场:“有不明人员正驱赶羊群靠近我方边界。”

听到空中传来的“喊话”,那位牧民停下了脚步。与此同时,旦增列珠身上的北斗手持机响起,他带领巡逻分队官兵立即赶往该点位。

羊群已经来到铁丝网边,眼看就要越界。那位牧民正在奋力驱赶。哨所翻译与他简单交流得知:这位牧民就住在邻国边境哨所附近,想赶在大雪来临前将圈养在附近山谷里的羊群赶回家,不小心迷了路。

旦增列珠又通过北斗手持机向哨所说明情况。哨所紧急联系地方边防派出所,通过与邻国交涉,将牧民和羊群安全移交。

驾“长车”踏破边关风雪路,居“斗室”坐地巡边览无余。旦增列珠说,全新的可视化系统可准确识别人和动物,并根据需求设定个性化预警提醒,“即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远红外功能也可以让闯入者‘无处遁形’”。

不久前,王建飞带领新战士张慧一起出哨所维护通信线路。“高原的天孩子的脸”,他们出门不久乌云就翻滚着压上来,一场风雪即将来临。

见此情景,旦增列珠赶忙通知战友返回,但多次呼叫没有回应。眼看风雪伴着夜幕降临,在哨楼执勤的战士胡奇龙报告:某山口,红外监控系统检测到二人的人影。

旦增列珠一拍脑门,“那个山口信号较弱,他们应该是被困了”。说罢,旦增列珠立即组织官兵前往救援。一小时后,大家在山口发现了“雪人”一样的王建飞和张慧。

原来在维修此处线路时,王建飞不小心踩进雪坑,左脚踝瞬间肿成了馒头。风急雪骤,天昏地暗,到哨所才3年的张慧担心自己“摸不回去”,两人只能靠在一个岩石背面,一边避雪一边等待救援……

过去,昆木加边防的硬件配套不够完善,官兵们主要依靠铁丝网、望远镜和对讲机等“老三样”。如今,可视化监控系统、夜视仪眼镜和北斗卫星电话,已是边防连队的标准配置,“新三样”成了边防官兵的“好帮手”。

“借助科技设备,我们的视野更宽,看得更远。”深夜,旦增列珠来到哨楼查哨。他们身后的大屏幕上,不同点位实时画面在眼前跳动……

“只靠电子眼不够,我们还要更谨慎、更细致,很多巡逻路段,我们还要靠一双‘铁脚板’。”旦增列珠紧了紧执勤战士的衣领,双眼望向远处的群山。

此刻月光皎洁,映衬着哨楼上哨兵执勤的背影。几小时后,当月亮沉入山谷,迎着初升的太阳,旦增列珠又要带上战友出发。

军人的脚下是祖国的土地。走过的每一条路,都留下他们坚守的足迹;站立的每一个点位,都是他们扛在肩头的使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