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入伍季:从家乡到军营 一路都是新风景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罗正然 李健南 时 庆 哲金浦责任编辑:乔楠楠2018-12-10 07:57

入营后,跟踪回访成为新兵建功军营加油站

浙江省浦江县人武部职工严公海已在人武部工作32个年头了,在他的印象里,新兵入营后的回访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当时,到西部高原的那批新兵中有少部分人不安心军营,他们便组织了一支由人武部领导、专武干部、家长代表组成的回访小组,到部队给新战士做思想工作。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人武部也会因个别新战士奉献意识不强、吃苦精神不足、想家念家心切等问题,组织人员分方向、分区域作小规模回访。但将回访新兵作为征兵工作的“固定课目”,并一人不漏地“大规模”回访,那是近10年来的事。

亲历了20多年的新兵回访工作,在严公海看来,年年岁岁“神”相似,岁岁年年“形”不同。一直以来,回访人员不远千里奔赴座座军营,只为送出去的新兵能扎根军营、建功立业,但变化的是从最早替家长给新兵捎信,到如今建微信群直播回访全程,在静静流淌的岁月里,回访工作悄然“升级换代”。

严公海回忆起20多年前新兵回访工作,他首先迸出一句话:“出去一沓信,归来信一沓。”那时,程控电话没有普及,写信是新兵和家长相互传递信息、表达牵挂的主要方式,可一封跨越省份的信,一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到达,如果军营地处边关高原、海岛码头、偏远深山等交通不便之处,所需时间还会更长。

那时,专武干部回访之前到新兵家中探望,必问的一句话就是:“有没有要捎的信?”家长自然不错过这个机会。有时,除了父母,亲朋好友也会写上几笔托专武干部捎去。父母的家书、家乡的慰问信,是那个时候回访带给新兵的贵重礼物。

“我们回访新兵的样子,就是时代发展留下的影子。”面对新兵回访工作发生的新变化,海宁市人武部部长成立感慨。今年回访之前,他们携带摄像机走进20多名新兵家中,让父母对着镜头说出对孩子嘱托激励的话语。从家书寄情到音像鼓舞,背后是这几十年来通信社交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如今,即使新兵远在天边,但和父母家人的交流却可近在眼前,很大程度缓解了新兵离家后的不安与焦躁,更加坚定了他们扎根军营的信念与决心。

记者了解到,今年回访新兵工作中,所有回访人员与新兵家长建立了微信群,回访人员向家长全程直播回访情况。期间,家长既可与新兵嘘寒问暖,新兵也可向家长汇报军营成长进步情况。那几天,微信群异常火爆,新兵和新兵家长也为此纷纷点赞。

温州市洞头区新兵启程奔赴军营。陈增胜摄

新兵在训练中士气高昂,精神振奋。邱瑞清摄

温岭市人武部部长为远行的新兵整理胸前的绶带。赵洪亮摄

嘉兴市秀洲区人武部在新兵回访时为新兵送去知兵卡。沈明敏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