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血性虎气锻造精兵劲旅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余远来 责任编辑:张宏洲 2018-01-16 17:41:18

在中央军委2018年开训动员大会上,习主席向全军发布训令,要求全体指战员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之后,习主席在视察中部战区陆军某师时,驻足在反映该师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激战松骨峰情况的展板前,高度评价战斗中官兵顽强的战斗作风,强调“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

激战松骨峰,发生在1950年11月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我志愿军某部三连为了阻击美二师的溃逃之敌,在松骨峰这个光秃秃的小山冈上与敌人展开一场激战,在敌我兵力悬殊、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三连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奋勇向前,成功阻击了敌军的5次冲锋,迫敌始终不能前进一步,为大部队成功聚歼敌人争取了宝贵时间。二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大部分军官都已丧失重新进攻的信心。虽然总司令李奇微曾一度重整军心,想挽回败局,但在几经交手后,还是不由慨叹:中国军队是他见过最坚强而最凶残的敌人,他们经常不顾伤亡地发动无数次进攻。而他们也是最值得尊重的敌人,他们从不会杀死受伤或者被遗弃的伤员。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这样评价志愿军战士:“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诚然若此,高昂的战斗精神、顽强的战斗意志、过硬的战斗作风,以前是也将永远是人民军队比肩世界一流、战胜一切敌人的英雄气度和精神名片。

“夫战,勇气也。”战斗精神是军队的“精气神”,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无数战争实践证明,英勇对于军人、军队和战争的作用和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徐向前元帅说过:“部队的勇猛作风,首先是一种震慑敌人的强大精神力量……一支军心涣散、萎靡不振、缺乏战斗勇气的军队,装备再好,人数再多,也不堪一击。”

塔山阻击战,被美国西点军校列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参加培训的美军各类学员心中始终有一个困惑:无论是兵力对比分析还是火力配置分析,无论是防御阵地地形还是军兵种协同配合,国民党军都占绝对优势,而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却在无险可据的阵地上,凭借临时构筑的土木工事,始终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塔山阵地上,不可思议地完成了阻击任务。数据是客观的,却并不具备能动性。习惯了数学思维、长于数据分析的美国军人,又怎能理解得了顽强的战斗精神所焕发出来的强大战斗力,就像他们后来把志愿军的英勇称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胜利不是炮火能够直接抵达的,还需要强大的信念与意志才能有效实现。胜利从来只偏爱坚韧不拔、英勇顽强的军人。我军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从创立之日起,就开始了其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一代又一代革命军人凭着向死而生的英勇决绝,踏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经受千锤百炼,熔铸锻造了我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特质。经受过战争洗礼并赓续传承的战斗精神,已然成为人民军队代代依循的精神图谱和克敌制胜的血性基因,永远都有着钢铁般的质地和金子般的光华。

战争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血性精神的比拼。我军素以强大的战斗精神闻名于世。人民军队之所以能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根本原因就在于“形成了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伟大气概”,始终保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魄。

今天,我们已承平日久,“90后”已成为人民军队重要组成部分,“00后”也开始步入军营,血性胆气是否状态“满格”?战斗精神是否始终“满血”?习主席反复强调“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无论什么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千万不能丢”。培育官兵的血性虎气,锻造部队的战斗精神,既是本色传统,也是时代要求;既是胜战号令,也是强军导向。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时代,军人的职业荣光永远都彰显着血性担当。锻造新时代精兵劲旅,必须更加注重战斗精神培育,在思想教育中培植血性基因,在实战化训练中激发血性虎气,使之成为我军永不卷刃、令敌生畏的精神利剑。(余远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