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兵亦农亦工,缅怀传奇开国上将王震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林臻 责任编辑:焦国庆 2018-04-11 13:28:53

人民军队的历史,就是一部英雄辈出、将星璀璨的历史。

为将者,被坚执锐,冲锋陷阵,势不可当。为将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纵横驰奔。为将者,在世人心里留下的,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威武雄壮。

在人民军队如云的将星行列中,有这样一位独特的将领:

他战功赫赫,戎马生涯屡为先锋,历经三次“长征”;

他扎根农垦,戍边开荒风餐露宿,结出累累硕果;

他筑路千里,身先士卒靠前当先,创造人间奇迹。

他就是曾经担任国家副主席的开国上将,王震。

4月11日,王震将军诞辰110周年。让我们一起回忆缅怀这位“工农兵合一”的传奇开国上将。

为兵:从长征路到大西北,打出“王胡子”猛将威名

王震将军有个著名的绰号,叫“王胡子”,何来如此绰号呢?

1946年,王震率领南下支队北返延安,曾发誓说如果队伍一天没到达延安他就一天不刮胡子,结果抵达延安时,王震的胡子已经有近一尺。王震率部返回受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当他带着神采飘逸的长胡子去见毛泽东时,引起了毛泽东的好奇询问。当得知原因后,毛泽东给王震取了个“王胡子”的外号。

“王胡子”,体现的是他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敢打敢拼、啃硬骨头的刚猛作战风格。

1947年,王震在定边前线指挥战斗。

多年的战争经历使王震养成了亲临一线指挥作战的习惯。1935年4月的陈家河之战中,身为红六军团政委的王震亲临51团阵地,团长负重伤后,他立即将其后送治疗,亲自指挥作战。战意正酣时,王震将军骑一匹战马,挥刀冲锋在前,右肩却中弹。可他负伤后仍不下火线,红军士气大振,迅速占领敌人阵地,最终取得胜利。

1934年8月,湘赣红军主力踏上了西进的征途,军团其他首长都认为,先头部队由一个团长指挥即可。但王震却执意亲随先头部队开进,以便遇到敌情,可以及时果断处置。

1944年11月10日,王震率部从延安出发,摆脱日伪及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围追堵截,越过山岳河流险阻,克服严寒酷暑、饥饿伤病等困难,辗转两万余里,历时650余天,于1946年8月胜利回到陕甘宁边区,毛泽东称赞它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

两年后的7月,王震的359旅在豫陕交界遭到胡宗南部队的堵截。情势危急,为了亲自指挥前卫部队的行动,王震带了20余人的警卫部队离开军区机关,穿过敌人的封锁,突然出现在359旅的前沿阵地上。他一出现,就立即被指战员们围了起来,人人欢呼雀跃。指战员们说:“只要王胡子在,我们什么都不怕。当王胡子的兵虽然很苦,但有他的指挥,我们就能走向胜利!”接连几天的作战,部队强渡丹江,激战鲍峪岭,胜利打开了通往陕南的通道。

王震将军戎马生涯的第三次“长征”,就是解放战争末期率部入疆。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王震主动请缨率部进军新疆。在兄弟部队配合下,王震率部解放了咸阳、武功、扶风、岐山、蔡家坡等地,并击退了胡宗南、马步芳、马鸿违部的联合反扑。作为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率领麾下的第二军一马当先,由西宁挥师北上,翻越祁连雪山,占领张掖,解放酒泉,大军逼近新疆甘肃边境,最终促成新疆和平解放。

1939年,王震和夫人王季青在雁北抗日根据地。

第一兵团7万大军历时两个多月,行程3000多公里,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进军新疆的任务。“王胡子”威名传遍整个大西北。

正如王震自己所说:“对重要的作战方向,必须亲临第一线,这样才能正确地指挥。冲锋在前,也是鼓舞士气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支部队打起仗来,全都嗷嗷叫,不怕死,就先胜了三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