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军运会东道主,驻武汉部队和军校在行动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李浩 熊峰 李东兴 等责任编辑:丁杨2018-10-19 08:50

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

让军运会走进课堂

■李 浩

深秋时节,坐落于东湖畔的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里练兵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作为全军唯一一个参与承办军运会项目的士官院校,明年,这里将举办军运会军事五项的比赛。

军事五项又称陆军五项,是国际军事体育比赛中最精彩、最残酷、最考验军人素质的项目,对每名参赛军人都是一种极限挑战。

赛场就是战场,练兵就为打仗。学校以承办军运会为契机,将军事五项比赛的实战性与教学训练相结合,广泛开展群众性比武竞赛,砥砺官兵血性虎气。

今年,学校组织运动会时,在项目设置上对表军事五项比赛强度,46个以实战为背景设置的比赛项目轮番上阵,不断挑战学员极限。

为积累宝贵经验,展现士官学员风采,近两年,学员广泛参与各类竞赛比武。去年11月,学员们首次参加“精武杯”军事项目对抗赛。比赛中,学员郭凯腿伤复发,为不影响比赛进程,他吃下止痛片,咬牙完成所有课目。郭凯的精神激发了全队斗志,他们团结协作,最终勇夺士官组桂冠。

“参与筹备军运会的过程,就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领导说,他们充分利用军运会这个“新课堂”,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维度,提升学校实战化教学能力。

5月中旬,学校500余名官兵奔赴红安革命老区寻根淬火。在重走红军路的过程中,他们叫响“致敬新时代、致敬老前辈、致敬军运会”的口号,沿途设置按图行进、通过染毒地带、防空袭等情况,涵盖军事、政治、管理3大类13项教学内容,通过近似实战的课目,让学员在“沉浸式”教学中提高打赢本领。

操场上,军体拳、刺杀操和传统武术等团体项目排练紧张有序,战味十足。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学校努力把学员培养为文化传播信使,鼓励学员队组建特色文化队伍,着力打造军味浓郁的强军文化,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与世界军人交流是大家的共同期待,现在学员学习英语的热情非常高!”语言教研室教员许玥珽说,针对士官学员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他们在授课中选用不同军事场景和礼仪环境进行情景式教学,让学员直观掌握地道准确的军事英语表达,提升口语自信。

学员蔡飞在2018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总决赛获奖后说:“世界军人运动会是世界军人的盛会,作为东道主,我们要向世界展现中国当代青年军人的风采。”他的话道出了学校官兵共同的心声。

日前,学校上下正全力以赴,以奥运标准、军队作风、工匠精神,冲刺365天,确保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军事五项比赛如期举行。

海军工程大学——

在参与中茁壮成长

■李东兴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熊 峰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明年将在武汉举行。为更好地保障这场被誉为“军人奥运会”的比赛,海军工程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志愿者,经过严格选拔,100多名学员脱颖而出。

两年来,志愿者们不仅接受了定期培训,还在全运会女足预选赛、世界杯小组赛和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第三次执委会议等重要赛事和活动中,顺利完成了翻译、接待、会务组织等任务,在多重磨砺中锻炼成长。

其实,想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仅凭一腔热情远远不够,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最基本的技能。想到军运会即将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为了成为一名拥有流利口语和外交礼仪的“合格志愿者”,每一名志愿者都在奋力前行。

因为英语娴熟,学员陈喆顺利通过选拔,成为首批志愿者。在一次培训中,当得知翻译不仅要求内容准确无误,更需要翻译人员将话语的深层含义表达出来时,他顿时感到“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每一次挑战都是青春淬火。早上起床,整理内务的同时陈喆都会放上一段英语听力录音;晚上睡觉前,他总是拿着一篇英文讲稿翻来覆去地读。为表现出中国军人对客人的尊重,他将厚厚的一本《涉外礼仪教程》从头看到尾。一次在“知音号”游轮执行任务,下船前他发现英文广播稿中对“下船”一词的翻译与加拿大人的理解差异很大,当机立断迅速联系游轮负责人进行修改,避免了一场误会的发生。

2017年11月,国际军体执委会议在武汉召开。会议只有短短9天,但前期志愿者团队却为此辛苦准备了一个多月。学员陈昊负责综合制订活动计划、细化日常活动安排,在课业繁重的情况下经常和其他志愿者通宵工作。从接待时的日常礼仪、聊天的话题与禁忌,到饮食忌口、宴会座次……他们力求做到“零口误”“零差错”。随着志愿活动的增多、任务重要程度的加深,陈昊也在历练中快速成长,成为志愿者团队不可或缺的关键成员。

两年的志愿者生活,已经让学员们对于“志愿者”这3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陈昊说:“志愿服务不仅是服务,更是成长。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让人感觉到充实,更让人自信。”

原以为志愿者的任务都是“高大上”的,令学员杨兆豪没想到的是,第一次保障任务训练是到全运会赛场上捡球。当时,武汉正值梅雨季节,比赛期间下起了倾盆大雨,作为绿茵场上的一线保障人员,即使被雨水浇得浑身湿透,杨兆豪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紧张状态,这是我们对外展现形象的时刻。这一次也让我感受到了志愿者的魅力。”回味那次冒雨执行保障任务,杨兆豪深有感触。在一次次的保障中,杨兆豪越发把志愿者服务当成一种责任、当成自己的人生必修课。经过近一年的实践训练,杨兆豪的英语能力不仅得到了很大提升,还成功入选随海军舰船出访任务,为自己的青春履历再添新光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