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高校百支战队决战无人机挑战赛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陈卓 史海龙 责任编辑:丁杨 2019-01-15 09:57:28

比赛前,空军工程大学学员小心翼翼地调试无人机,为比赛做最后的准备。何昕 摄

一路向北,灰色天空笼罩的渭北高原,在车窗外清晰可见。厦门大学学生李萱凝望着与南国迥异的风景,期待着即将进行的“大角逐”。

隆冬腊月,来自全国百余所军地高校、科研院所和一线部队的最强战队来到空军工程大学,800余名选手在该校三原校区进行了为期3天的“巅峰对决”。

“亮剑”渭水河畔,“鏖战”空军校园。此次“智胜空天-2018”无人机挑战赛着眼智能无人领域和无人作战的前景,组织了无人机多目标识别、无人机定点攻击、无人机空空对抗等课目,使清寂的校园激情似火。

赛场上,不可控因素太多

计时器的数字在飞快变换,厦门大学学生李萱凝的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观众也为她捏把汗。

“还是不行,数据反馈飘忽不定,完全无法选择路线。”队友急切催促着。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赛前调试时,李萱凝还是乱了阵脚。

正当他们准备检查代码逻辑时,裁判按停了计时器。“准备时间到,出局!”一声令下,李萱凝无奈地关上了电脑。随后她满脸苦涩地掏出手机,“亲眼目睹自己的死亡”。一段文字附上欲哭无泪的表情,她在朋友圈写出了最真实的感受。

赛前,李萱凝团队6进迷宫,5次探路成功,谁能想到夺冠的热门队伍竟“死”在迷宫口。赛前模拟探路时,电磁环境单纯,无信号干扰;但比赛打响后,多架无人机同时升空,杂波严重干扰雷达信号反馈,导致李萱凝的无人装备失控。

临阵败退的不只李萱凝。

适应赛场的队伍接踵而至,又接连离开,只有空军工程大学学员胡正豪和他的“陆战雄鹰”坚守在迷宫旁。天寒地冻,暴露在北风中的双手因为长时间敲击键盘已经泛紫。为了提高距离测算准确性,胡正豪一干就是一天一夜。

“不可控因素太多,只能拼一把。”

无人装备启动,通过直行道,有惊无险地转过两个弯,即将转过第3个弯道时,因转向角度不够,“雄鹰”撞向隔板,再也没能重回正轨。

胡正豪揉了揉疲倦的双眼,带着他的“陆战雄鹰”心有不甘地离开赛场。

隔板厚度和地板平整度与实验室模拟迷宫不同、数传雷达有杂波、传感器低温变迟钝……第一个比赛日结束,“雄鹰”频频“折翼”,多项难题暴露出来。

是夜,“大黄蜂”代表队的何泽鹏一手举着无人装备,一手举着手电筒,在迷宫旁找门路。他边思考、边踱步,不时向右或向左转,就像迷宫里的探路车。

何泽鹏将手电照向隔板,涂有反光材料的隔板反射着手电筒的光芒,何泽鹏眼前一亮:“红外线”!为何不直接给无人装备装上“眼睛”?加班整晚,翌日清晨,只见他的无人装备上多了一个红外探测仪。

弯道就在眼前,何泽鹏紧张地扶了扶眼镜。“砰!”无人装备如同“熊瞎子”,直接转向死胡同。

“光线!光线!”教员郭庆喊道,“光线太强,红外探测误差更大。”一语道破梦中人,何泽鹏辛劳整夜,却因没有考虑早上亮度偏高,一切努力付之东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