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前的那次卫星首发,由周总理在北京“遥控”

来源: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张立新 奉青玲 责任编辑:李晶 2019-04-22 15:44:44

49年前,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极大地提振了全国人民的信心。

在第四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我们揭秘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背后鲜为人知的几个故事和细节,共同感受老一辈航天人创业的艰辛与不易。

“东方红1号”卫星和运载火箭的技术区工作基本结束,准备转往2号发射场。当年,卫星测试转场的每一步,都要中央专委和周总理亲自批准。4月14日,发射中心主任李福泽和前来指导发射工作的钱学森、杨国宁、任新民、唐士吉一行乘专机赶往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向中央专委汇报卫星的准备情况。周恩来总理仔细听取着汇报中的每一个细节。卫星火箭测试,事无巨细,全部要向总理汇报。就连火箭中发现了一根头发、焊接时留下的松香颗粒这样的事儿,也一一向总理汇报。

在汇报火箭加注的推进剂有一吨多余量时,周恩来总理很心疼,因为多余的燃料都会随着火箭残骸一起扔掉。别看火箭推进剂一次加几十吨几百吨,但每一滴都是钱,很昂贵。周总理指示大家,没必要留的余量,就不要留太多,发射完东方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要浪费。

周总理详细询问了卫星能不能入轨、能不能播放《东方红》乐曲等问题。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周总理高度肯定了发射场所作的工作,并上报中央专委,同意卫星和火箭转场。

4月17日,第一颗“东方红1号”卫星和“东风4号”火箭转运至2号发射场,激动的气氛充满整个发射场区。同时,大家也担心再出问题,将会影响到发射日期。然而,大家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4与19日,卫星进行综合测试时,发现卫星超短波信标机主载波功率下降,谐波功率增大,频谱紊乱。这将会直接影响地面的跟踪。中央对“东方红1号”卫星任务的指示是“上得去、跟得上、看得见、听得到”。卫星发射了,“跟不上”肯定是不行的。

临近发射,突然出现这样的问题,整个发射场都很紧张。此时的每一步工作都要上报到周总理那里,周总理指示大家,一定要安全可靠,万无一失,绝不准带任何问题上天。

4月的戈壁滩乍暖还寒,尤其是在30多米高的工作台上,棉大衣也无法抵御半夜的寒冷。工作人员几乎调来了发射场所有的频谱仪和备份超短波信标机,进行各种状态下的对比测试。大家不分昼夜地连续工作了70多个小时,终于查明了故障原因并顺利解决。

在周总理的严格要求与全程“遥控”下,4月23日,发射阵地工作全部结束,所有测试符合要求。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将肩负着全国人民的期盼,飞向太空!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