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工兵”:家国情怀薪火相传

——辽宁省沈阳市老兵管宗礼祖孙三代投身国防建设记事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计如林 赵立伏 赵雷 责任编辑:李晶 2019-06-26 08:54:53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人武部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为三代工兵家庭悬挂光荣牌后的合影。右三为管宗礼、左三为管序东。庞 迪摄

“30后”管宗礼、“60后”管序东、“90后”管泰然。在辽宁省沈阳市,有这样一个家庭,祖孙三代都是军人,当的都是工兵。

近日,随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人武部和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把“光荣之家”牌匾悬挂在管宗礼家的门楣上,“老管家”从军报国的故事在辽沈大地传播开来。

1957年,管宗礼从辽宁凤城一个偏僻的小山沟入伍到某工兵部队,服役期间,多次被表彰为“五好战士”、先进干部。40多年的军旅经历让他深知:作为开路先锋,工兵就是要随时准备面临各种危险甚至是生死考验,但他还是毅然鼓励儿子管序东参军报国。

1985年,管序东携笔从戎,到某工兵部队“雷锋团”服役。经过多岗位锻炼并在国防大学深造后,管序东没有选择到大机关发展,而向组织申请平职安排到担负全军抗洪抢险应急任务的某工兵团任政委。2010年7月,吉林永吉发生特大洪水灾害,该工兵团急赴一线抗洪抢险。抢险过程中,管序东被洪流卷走,幸好被一棵大树拦腰截住,才幸免于难。

管序东离开心爱的工兵部队后,他的儿子管泰然又到了应征的年龄。“有风险的战位不能只留给别人,老管家的子孙要上。”管宗礼语重心长地对管泰然说。2011年12月,追随爷爷和父亲的足迹,管泰然也报名入伍来到工兵部队。

“爷爷说,工兵的‘工’字,向下出头就是个‘干’,这个干,就是工兵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战斗精神。”时代在发展,不变的是担当。传承着“开路先锋”的精神,管泰然戴上蓝盔走出国门,走进维和战场。

2014年夏,部队接到马里维和任务,管泰然第一个递交请战书。在马里维和的8个月里,管泰然和33名维和队员3次挺进被武装分子控制的沙漠腹地昂松戈,面对恐怖袭击、埃博拉疫情等各种生死考验,成功应对小股武装人员偷袭、迫击炮弹袭击等50多次,圆满完成多项工程任务。由于完成任务出色,管泰然被联合国授予二级维和勋章,荣立一等功和二等功。如今,管泰然已成长为北部战区陆军第78集团军某旅的一名排长。

三代工兵,家国情怀,传承不息。管宗礼多次带着儿孙回到故乡,讲述他儿时全家七八口人只盖两床被子的苦日子和他从军后成长成才的故事,教育他们牢记党的恩情,坚定跟党走的信念。管序东常带着管泰然为自己的亲密战友、在一次抗洪抢险任务中牺牲的关喜志扫墓,讲述英雄工兵的故事,坚定他扎根部队的决心。

退休后,管宗礼经常应邀给学生上国防教育课。这位经历过新、旧社会的老工兵,呼吁更多的人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管序东从工兵部队调到干休所工作后,积极收集整理老革命的事迹,组织老干部参加国防教育宣讲活动。

2018年,管泰然被聘为“沈河区国防动员形象大使”,多次到大学参与征兵宣传活动,很多有志青年在他的影响下奔赴军营。沈河区人武部部长丛志宏介绍,管泰然的20多名同学都选择了参军入伍和报考军队文职人员。沈河区南塔街道双胞胎兄弟张大吉、张大旭二人在听了管泰然的事迹报告后受到鼓舞,双双入伍。今年被聘为“辽宁省征兵形象大使”后,管泰然更忙了,他说:“看到这么多人因为自己关注国防、投身军营,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会以父辈为榜样,再接再厉建新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