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祖国共成长|王昂:科研试飞 航空报国

来源:中国之声国防时空作者:李金鑫 等责任编辑:杨一楠2019-08-01 20:57

 

歼8 Ⅱ首飞现场,发动机设计师、试飞员等工作人员欢欣鼓舞,右一为王昂。(资料图)

只有保住飞机,才能查找出问题。为确保我国二代歼击机的研制成功,王昂果断放弃跳伞,凭着平时练就的过硬本领迫降飞机。

“飞机以很大的速度落下,减速伞也烧掉了,我只能去拉应急刹车,慢慢把飞机的速度降下来。离跑道的终点位置只剩三四百米的时候,右边还有一个男的骑着自行车、带着老婆,跟我同向行,我立即一脚左舵,眼看他们从翼尖上过去,冲出跑道后,大概有400米才把飞机停下来,就这样,我把飞机飞回来了。后面他们就拿出改进方案来了。”

“双发停车”、“后机身失火”……在惊心动魄的试飞生涯中,王昂记不清自己征服过多少次险情,但他知道,每一次化险为夷都会离新型飞机的设计定型更近一步。经过长达8年的设计定型试飞,代表当时我国航空工业先进水平的歼-8飞机最终试验成功、列装部队,这是我国航空工业在自行设计道路上取得的第一次成功。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由于在试飞领域中的表现和成绩,上世纪八十年代,王昂从部队转业后,先后被上级任命为航空工业部试飞研究所所长、航空工业部副部长,他的视野和平台也随着祖国发展的步伐不断得到拓展和跃升。1986年,51岁的王昂被任命为国家重大专项——研制歼10的行政总指挥。

“歼-10飞机的研制是随着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开始起步的,有国家实力的支撑,国防建设有这种需求,我们为了完成国家交给的重大任务,从一张图纸都没有,到最后把飞机试飞出来定型交付部队,向国家交出一份合格的试卷。当时有三代机的国家并不多,歼-10的研制成功无疑是革命性的。”

王昂(中)与宋文骢、薛炽寿视察歼-10研制现场。(资料图)

谈起当年研制歼-10的困难,王昂形象地说,好比是“准备做一桌佳肴,却不得不从种稻、养猪开始”。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带领团队花了13年时间,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1998年,歼10成功首飞,并成为我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之一。

20年后的2018年,歼-10的改进机型歼-10B矢量发动机验证机在第12届珠海航展上表演了“眼镜蛇”“落叶飘”等超机动动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丰满羽翼。而令王昂欣慰的,除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战机越来越成熟,还有“珠海航展”在世界航空业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性的航展只有英国范堡罗航展和法国巴黎航展,当时任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提出想“在珠海办航展”时,那时还在担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领导的王昂感到,中国也许可以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举办国际航展、向世界展示自身航空工业水平的国家。

王昂正在接受央广记者采访。(记者乔梦 摄)

“1996年第一届航展,面临的困难是国际上是否认可的问题,人家本来看不起我们,我就动员国内的厂家把我们最新的飞机都拿出来进行表演;邀请国外空客、波音公司他们都来进行飞机表演。虽然那时候飞机并不多,但是我们成功了。头一天大概有十几万人去,后面到了公众日的时候,旅馆都塞满了,这个轰动效应还是很高的。第一次搞完以后慢慢得到国际上的认可,第二次参展的国外厂商就比第一次多出两倍。”

珠海航展的成功,源于王昂在航空工业和国际市场的敏锐嗅觉,源于老一代航空人的执着梦想,而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则为实现一代代中国人的航空梦提供了坚实基础。

2012年底,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起降辽宁舰,标志着我国的飞行试验技术实现了从陆基起降到舰基起降的重大跨越。2016年,中国舰载教练机首次曝光,中国海军培养大量舰载飞行员的方式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但鲜为人知的是,这款被称为“海山鹰”的教练机得以定型并运用到部队,与王昂的提前预判有着紧密联系。

“那时候海军成立一个技术专家顾问组,我是组长。在起步阶段有人只想着歼-15舰载机怎么发展,没有考虑教练机。我说你们想过没有,飞机搞出来得有人飞,舰载机飞行员怎么培养?美国培养舰载机飞行员,每年至少摔20架到30架飞机,为什么?驾驶着舰载机往大海上看,航空母舰就像一片叶子,你要落在这个叶子上去多难。一架飞机好几亿,你摔得起吗?我感到必须呼吁要发展教练机。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现在不起步到时候整个培训就要拖后十年。”

经过周密的调研分析,王昂的想法逐渐明确,他建议在航空工业“山鹰”教练机基础上,研制一款符合我国国情、满足舰载机飞行员培训要求的新型教练机,这一重要决定为我国航母舰载机飞行员队伍的培养铺平了道路。

王昂在塔台指挥飞行的工作情形。(资料图)

“后来培训海军舰载机飞行员时,使用的就是我们一起研究出来的‘海山鹰’。”

航空事业是一场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才接力奔跑的比赛,因此,王昂早在1989年就提出筹备建立试飞员学院,为国家的科研试飞事业输送人才。1994年,中国试飞员学院正式成立,这是亚洲第一所培养试飞员的学院。前不久,王昂去学院参加了新一期学员的开学典礼。

“现在从这个学院走出来的,不仅有研究生试飞员,还有博士生试飞员,歼-20都是这些试飞员飞的,我太高兴了。”

由于工作方面的需要,王昂老人直到75岁才退休。几十年一路走来,他的头衔很多——我国第一代航空专业大学生试飞员、科研试飞英雄、中国航空工业部副部长……

而他每一个职务的背后,都能清晰看到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足迹: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从与世界先进航空工业发展水平有代差到同台竞技……采访就要结束的时候,王昂老人坦言,他很“嫉妒”我国年轻一代的试飞员和飞行员,因为他们可以飞最先进的战机。但从他的言语间,记者感受更多的,还是他把一生献给我国航空事业的自豪和骄傲。

1980年1月26日,我所举行庆祝中央军委授予滑俊、王昂“科研试飞英雄”大会,六院副院长张驰及驻区领导前来参加。(王秦提供)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很有幸能跟共和国一起成长,我们航空工业也随着祖国的成长在迅速地发展,有很多事情我现在想做也做不到了,但是我相信后面的年轻人比我们更优秀,通过我们一代代人的努力,才能使我们中国从航空大国走向航空强国。”

本集主创

监制:吕锡成 策划:孙利

统筹:谭淑惠 撰稿:李金鑫

新媒体:乔梦 编辑:王锐涛

音频:王敏 播音:常悦 苏扬 宋波

(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