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延坡工作室丨“八一五”致香港:历史的回声 深刻的警醒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井延坡工作室责任编辑:杨一楠2019-08-15 17:10

赤柱军营炮台遗址。曲延涛 摄

当时驻守赤柱的英军东旅指挥官华里士准将接到投降命令后不敢相信,请求进一步确认消息。但此时通讯已中断,英军指挥部杳无音讯。华里士便继续指挥赤柱炮台的3座9.2英寸口径大炮轰击日军,造成日军较大伤亡。直至自己的副官带回投降手令,他才下令交出武器。

香港战役,日军参战3万余人,英军参战1.4万余人;日军伤亡2000余人,英军伤亡1500余人。从战损比来看,伤亡刚过十分之一的英军,很难让大家相信他们已无力再战。

在尚有抵抗力之时,便早早地放下武器,只能换来任侵略者鱼肉欺凌、恣肆妄为的局面。

在日本侵略者占据香港的3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在港华人陷入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凶残的日本兽兵白天当街搜掠市民,夜间则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破门而入。许多女人吓得跑上楼顶,甚至失足坠楼而亡。就在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投降当日,日军还在香港的大屿山犯下了又一桩血案——银矿湾屠村事件,烧杀、抢掠,杀害70余名无辜村民……

回顾这段历史的同时,我们要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战争灾难来临之时,谁是香港这个中华民族被强掳的游子牢固的依靠、坚强的后盾?

香港地区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大小岛屿二百多个,地形复杂;九龙新界有垃圾湾防线之固,港岛有凭山环水之险;居民一百七十万,同仇敌忾,驻军万余,备战数载。英国身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就算已是日落西山,工业实力依旧不容小觑,海空军力量无法轻视,武器装备不愁供给……

坐拥这么多有利条件,打一场像样的防御战绝不是“天方夜谭”。而英军的一手“好牌”,在战争中却打出了另外一番景象。

实际上,这样的结局早在战前就初见端倪。

战前,英陆军司令向丘吉尔首相报告说,我们讨论过3套香港防务标准,即A、B、C三级,最后采取的是最低标准,也就是仅仅向香港提供支持拖延行动所需的最低限度兵力。

其实,英国对香港的战略价值判定就一个字——“拖”!就算是执行这个“拖”字,还必须在前面加上一个“精打细算”的定语。

瞻前顾后、未战先怯,用纯粹的资本主义利己心态看待殖民地得失,香港保卫战仅撑了18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一百年的时间,足够三四代人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但当殖民者自家的利益受到威胁时,那些被殖民者的安危,便不在殖民者的考虑之中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靠得住的永远是自己同根同族的亲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特别是攻陷广州后,侵华日军即对香港实施封锁,以切断中国抗战的物资供应线。中国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为了香港同胞的安全和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大局,曾提出过共同抵抗日军的建议,却被将香港视为自己利益自留地的港英政府严词拒绝。

港英政府无条件投降2个月后的1942年2月,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领导下,港九大队正式成立。一大批内地和香港有志青年拿起武器,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成为3年零8个月中活跃在香港的唯一一支抗日武装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