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龙、新界的650多个村庄里,活跃着许许多多港九大队队员,写就了无数军民携手抗敌的热血史诗。偷袭启德机场、炸毁日军九龙第四号铁路及军火库……成立于乌蛟腾村的港九大队支援组织乌蛟腾小分队战绩非凡。日军对其恨之入骨,先后围剿、扫荡乌蛟腾村十余次,但游击队在村民的保护下屡屡脱险。

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资料图)
1942年9月25日拂晓,大队日军再次包围乌蛟腾村,将村中的男女老少一律押往村前的晒谷场。日军头目在晒谷场当众审问村长李世藩,先用甜言蜜语引诱,后以严刑酷法恐吓,逼问游击队的情况。李世藩晕了又醒,醒了又晕,坚不吐实,最终壮烈牺牲。日军又将另一位村长李源培押往溪涧,对其灌水拷打,烧烟灼背,马蹄踏腹。李源培在残酷折磨之下,依旧毫不松口。
抗日游击战争是人民的战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为了抵抗侵略,人民群众甘愿不惜代价保护为家乡、为祖国而战的青年。当时,香港民众的家国情怀十分浓烈,有一个村子仅有18户人家,却有22个人去当了兵,与日寇浴血奋战……
一批批中华热血好儿郎,为了保卫香港、保卫祖国而殒身不恤。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港九大队无论立下多少战功,无论在英、美等各盟国军人中有着多好的口碑,港英当局都视若无睹,从未承认过这支抗日武装,遑论他们的牺牲与功绩。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英国利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国际话语权弱小之机,在香港“卷土重来”,不战而获这片曾经被他们轻易放弃的土地。重又回来作威作福的港英当局,惧怕港九大队及香港抗日民众身上彰显的国族意识、中华情怀,在二战后的50余年中,刻意埋没甚至封杀他们的历史业绩。原因无他,湮灭这段可歌可泣的中华抗战历史,港英当局才好奴化香港老百姓,延续其殖民统治。
但是,先烈的热血不会白流,祖国同胞从来没有忘记他们。香港回归之后不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隆重举行“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阵亡战士名册安放仪式”,时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将港九大队牺牲的115名烈士名册安放在香港大会堂供市民凭吊。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兄弟孔怀。”中华先祖两千多年前的咏叹,至今仍发人深省:“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执笔:刘兴、马嘉隆、丁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