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刺桐红”遇见“浪花白”

——海军“我的家乡我的舰”主题宣传活动采访见闻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王智涛 周小舟 方帅 曾和好 责任编辑:丁杨 2019-09-17 10:50:40

航行在茫茫大海上,军舰被称为“流动的国土”。

自1986年8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恢复海军大中型舰艇用祖国山川、湖泊、城市的名称命名以来,人民海军先后有数百艘战斗舰艇被冠以城市之名,“城舰共建”成为双拥工作的一项特色品牌。

9月初,记者跟随海军“我的家乡我的舰”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福建省泉州市,探访他们与东部战区海军某护卫舰支队“海上猛虎艇”泉州舰同心携手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别样风采。

福建泉州,马可波罗笔下的“刺桐城”,一个有故事的城市。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所以被称为“刺桐城”,是因为刺桐花曾环城遍植,花开时节灿锦绕城,如同一片火红的海洋。当地人说,这种红象征光明,能够凝聚力量、引领未来。踏访拥有1500多年历史的“刺桐城”,荣光处处可见:古有俞大猷抗倭、郑成功驱荷、施琅平定台湾……一大批名将名帅折射着泉州崇文尚武文化的绵长历史。

东部战区海军某护卫舰支队“海上猛虎艇”,是一艘有故事的战舰。

54年前,泉州市崇武镇以东海面炮火连天,“海上猛虎艇”一战成名,首创了人民海军近战夜战、以小艇胜大舰的经典战例,锻造了以“英勇顽强、敢打必胜”为核心的海上猛虎精神。如今,已是第四代“海上猛虎艇”的泉州舰自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后,连续4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单位、先进党支部。

舰市因海结缘,向海而兴。一个相同的名字,将泉州舰与泉州市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舰为城荣,城因舰威

这一天,泉州市民林文英女士怎么也没有想到,她的儿子沈闽锋会以泉州舰舰长的身份,回到家乡给父老乡亲讲述他与泉州舰的成长故事。

“我是沐浴着海上猛虎精神成长起来的‘海娃’,正是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我选择了参军入伍。”9月5日上午10时许,“我的家乡我的舰”主题宣传活动事迹报告会在闽南理工学院礼堂如期进行。沈闽锋告诉乡亲们,泉州舰入列那年,他们参加一次实兵实装对抗演练。面对一系列现实困难,全舰官兵铆足干劲,争分夺秒研究方案预案和武备性能,反复练操作、练指挥、练协同,目的就是为能在关键时刻更快一秒,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最终,他们首发命中靶弹,成为新列装舰艇的标杆。

在泉州,“猛虎精神”不仅响彻驻军部队,在市民心中同样也是一面耀眼的旗帜。黄田村是泉州市级重点帮扶村,为改变贫穷面貌,村支书陈其伟拿起锄头,带头挖山修路。为争取资金,他卖掉自己的拖拉机带头捐资……最终,他的执着和干劲感动了全村干部群众,大家纷纷拿起锄头、铲子到工地义务劳动。他在任期间,带领村民开通了黄田至周边所有村落的道路,村民到山外时间由原来的4个小时缩短到半个小时。

舰为城荣,城因舰威。激情满怀、能量满格的先进事迹报告,让在场听众产生了强烈共鸣:“勇猛顽强、敢打必胜”是海上猛虎精神的核心内涵,“爱拼敢赢、敢为人先”是闽南精神的根本特质,两种精神高度契合,两种文化交融相通。

果不其然。泉州舰自入列以来,舰党支部一班人引领一代代猛虎官兵在铁心向党中铸魂,在海上维权一线砺胆扬威,取得了同批舰专业学习、装备验收、全训考核等“三个第一”的优异成绩。

无独有偶。这些年,泉州市作为全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晋江经验”的诞生地,秉承“爱拼才会赢”的吃苦精神,创造了GDP总量全省19连冠的佳绩,成为福建省的“经济引擎”。

事迹报告会结束后,“壮丽70年”海军建设成就图片展拉开了帷幕。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生动展现着新时代海军加快转型建设的坚实步伐。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双拥共建办主任刘洪看完成就展后深有感触:“国无防则不立,只有人民海军的发展壮大,才能有效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参观中,一位惠安籍的老水兵激动地说:“我干了大半辈子海军,在艇上工作生活了十余年,也到其他许多舰艇参观过,但这次看展览,感觉真是不一样。”言语之间,官兵们真切感受到了第二故乡人民对人民海军的关注、关心和关爱,同时也激发了大家的荣誉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