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送儿孙守边关——说一说奶奶顾继英的故事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仇臻 卢军 谭燕 责任编辑:贺书引 2022-09-01 07:44:21

七送儿孙守边关

——说一说奶奶顾继英的故事

■第八十集团军某旅列兵 仇 臻口述 中国国防报记者 卢 军整理

又到征兵季,看到全国各地应征青年踊跃报名参军的场面,我不由地想起我的奶奶。去年9月16日,老人家就是在家乡江苏省新沂市新店镇新店村,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为我送行的。

奶奶名叫顾继英,今年86岁,从小家里穷,没念过书,却深明大义,十里八村说起她无不竖起大拇指:40年间,她先后把2个儿子、4个孙子、1个外孙送到部队。7个儿孙中,除大伯退役外,其他人仍在为祖国站岗放哨。

我曾问奶奶,为何要把家里的男孩都送去当兵?奶奶没讲什么大道理,她只是对我说:“一个人要走正道、走大道,跟着共产党、跟着解放军,准错不了。”

顾继英把对儿孙的爱,缝进征衣。

“不能光想自己的小家,应该多想想国家”

奶奶一生养育3个儿子1个女儿:大伯、我父亲、叔叔和姑姑。1981年冬天,镇武装部到村里征兵。奶奶听后就对高中毕业的大伯说:“一人当兵,全家光荣,你当兵去吧!”

那时在苏北农村,出工一整天记10分、半天记5分,年底凭工分分口粮。谁家劳动力多,挣的工分就多,分的粮食也多。爷爷身体不好,家庭重担全落在奶奶一个人身上,大伯留在家里既能挣工分,还能为奶奶减轻负担。但奶奶说:“男孩当兵,比在家挣工分更有出息。”

大伯离家那天,奶奶攥着他的手,红着眼圈说:“孩子,到部队一定要好好干,当个好兵让妈脸上有光。”到部队后,大伯牢记奶奶的叮嘱,不仅当了班长入了党,还荣立三等功。

1985年,百万大裁军。大伯写信和家里说自己面临走留抉择。奶奶找人写信告诉大伯:“一切听部队的,让你留下,你就留下;让你回来,你就回来。”大伯服从组织安排,年底退伍返乡。看到大伯捧着一摞获奖证书,胸前还挂着闪闪发光的军功章时,奶奶欣慰地笑了:“你没白当一回兵。”

1991年7月,我的父亲高中毕业。那时我们的家境还不好,爷爷1989年去世后,奶奶持家更为艰难。家庭负担重,父亲开始和村里人学做生意,想挣钱为奶奶分忧。奶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困难都是暂时的,妈还是希望你当兵去。”

1991年12月,奶奶送父亲到村里报名,老支书劝奶奶,你家困难多,孩子走了又少个壮劳力啊。奶奶说:“不能光想自己的小家,应该多想想国家。”

很快,父亲也穿上了军装。走之前,他特意在家门口栽了一棵竹子,这棵竹子是父亲从太爷爷家移过来的,太爷爷是位参加过淮海战役的老兵。奶奶对父亲说,这棵竹子就叫“报国竹”吧,你在部队好好报效国家,妈在家里看到竹子,就如同看到了你。

父亲离家那天,左邻右舍怕奶奶伤心,都来安慰她。奶奶说,孩子当兵是去保国家的,俺高兴!

邻居们走后,奶奶拉着父亲的手,像当年叮嘱大伯一样:“到部队不是去享受的,是保国家的,不要怕苦怕累,好好干,给妈长脸。”

父亲入伍后,奶奶每次让人给父亲写信的最后一句都是“在部队好好工作,家里一切都好,不要挂念!”

父亲入伍30多年,一直记着奶奶的话,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认真踏实,先后7次立功,多次受奖。

“你出息了,不要骄傲,好好干”

不知不觉中,奶奶的孙子辈已经长大成人。

2005年,奶奶的长孙仇海涛高中毕业。奶奶问他有什么打算。海涛说,当兵去。奶奶听了十分高兴,连说了几个“好”。

同年12月,海涛参军入伍。17年来,海涛从战士到班长,从列兵到一级上士,立过功受过奖,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扎扎实实。

海涛入伍2年后,他的弟弟仇海瑞也在奶奶的建议下报名参军。大伯一家“父子两代仨军人”的事迹在老家被传为佳话。

现在某部训练中心服役的海瑞每次给奶奶打电话,奶奶都不忘叮嘱他“在部队一定好好干”。海瑞把“争先进、夺红旗”作为奋斗目标,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荣立三等功。

俗话说,自古忠孝难两全。海瑞入伍后不久,我大娘重病住院。为了让两个孙子安心服役,奶奶就和他们的姥姥天天到大娘家干农活、操持家务,直到大娘临终也没让她两个儿子回到病床前。

大娘走后,哥俩用建功军营的实际行动报答母亲在天之灵。2020年,兄弟俩双双荣立三等功。部队领导和新沂市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以及镇政府领导敲锣打鼓上门送立功喜报。接过喜报那一刻,奶奶热泪横流……

2008年,在奶奶鼓励下,奶奶唯一的外孙、我姑姑的儿子李鑫也参了军。入伍后,李鑫勤奋好学,工作踏实,考入士官学校。可就在他入伍后不久,姑姑患病。2020年12月,姑姑病危,部队领导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安排李鑫休假。临近年底,单位任务重,李鑫仅陪护母亲一个星期就返回了部队。

2021年,李鑫因为素质过硬被选派参加中俄联合军演。这期间,姑姑不幸病逝。当姑父把李鑫不能回来送母亲最后一程的消息告诉奶奶时,陷入失去女儿巨大悲痛之中的奶奶轻轻地说了句:“不能回来就罢了,当兵的身不由己。”说着,一向坚强的奶奶流下了眼泪……

2016年夏天,叔叔的儿子仇梓安填写高考志愿时,征求奶奶的意见。奶奶直截了当:“报考军校吧。”听了奶奶的话,梓安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一栏中填上了“国防科技大学”。

当年,梓安成为新沂市唯一考入国防科技大学的学生,照片和个人简介被新沂市教育局放到了市政府的宣传橱窗里。2020年毕业分配,他把“去海军”作为首选。梓安休假看奶奶,奶奶说:“你出息了,不要骄傲,好好干!”

“你要是也能当兵,奶奶的心愿就了了”

2017年,奶奶迎来80寿辰,我们一大家人为奶奶庆祝。

席间,奶奶郑重地对全家人说:“我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老百姓今天的好日子。我们家出了6个当兵的,6个都是党员,你们要听党的话,为国家站好岗、放好哨,不能给家里丢人。”

说到这里,奶奶转过脸对我说:“奶奶5个孙子、外孙,就差你不是当兵的,你长大了要是也能当兵,奶奶的心愿就了了。”

我一直把奶奶的话记在心里。去年高考结束,刚满18岁的我便在全国征兵网上报了名。就在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入伍通知书也到了,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军营。

2021年9月16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这批新兵直接从役前教育训练基地去部队,85岁的奶奶只好通过手机视频为我送行。她对我说:“小孙子,你到部队要好好干,向你大伯、你爸爸学习,向你那些哥哥们看齐,好好工作,好好训练,当个好兵!”

对着手机屏幕,我对奶奶说:“奶奶,您放心,我一定记住您的话,在部队好好干,向父辈看齐,向哥哥们学习,争取早日成为让奶奶骄傲的好兵!”

入伍后,我被分到陆军第80集团军某旅“锦州战斗尖刀连”。一年来,我牢记奶奶嘱托,刻苦训练,新兵连被评为“优秀新兵”,如今,我已是一名狙击手了。

从1981年大伯入伍,到1991年我父亲参军,再到2021年我穿上军装,40年来,奶奶7送儿孙参军,精忠报国的家风延续传承……

我参军后,喜欢舞文弄墨的大伯即兴为奶奶写了首诗——

光阴如梭四十年,精忠报国情依然。

八旬老太拥军路,七送儿孙守边关。

图①:2021年9月16日,顾继英通过视频为仇臻送行。

图②:仇臻在练习据枪瞄准。

图③:顾继英80岁生日时的全家福。本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制图:扈 硕

“我就图个家国平安”

■顾继英

我今年86岁,出生在1936年的夏天,在家排行老大。那个年代兵荒马乱,我一天学堂也没进过。虽大字不识一个,但从小父母就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从1981年冬天到2021年秋天的40年间,我先后把2个儿子、4个孙子、1个外孙送到部队当兵。有街坊邻居不理解:“你把7个儿孙都送去当兵,图个啥?”我回答说:“图啥?我就图个家国平安!”

我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我小的时候,先是日本鬼子经常闯进村里祸害乡亲,他们被打跑后,国民党反动派又开始欺压百姓、鱼肉乡里,后来是解放军赶跑了那些恶人,乡亲们终于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解放军,就没有老百姓幸福安宁的生活!”对我来说,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实实在在的经历。虽然我没读过书,但从小喜欢听评书,听得最多的就是《岳飞传》和《杨家将》。我打心眼里觉得,做人要走正道、走大道,要精忠报国。当姑娘时我就想,等我有了儿孙,我不仅要给他们讲《岳飞传》和《杨家将》的故事,还要让他们都穿上军装,去保家卫国!

我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早些年,丈夫身体不好,家里十分困难,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却把他们一个个送到了部队。好心的邻居劝我说,孩子留在身边,有大事小情能搭把手。但我还是把大儿子和二儿子送到了部队。孙子们长大成人了,我给他们指的道路都是一个方向——参军报国。老话说得好,“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这样做就是知恩报恩,就是感谢共产党、感谢解放军。

孩子们在外当兵,总会牵挂家里。每次与他们通电话,我总是先说:“我身体很好,不要挂念。”每逢儿子或孙子探亲休假,我都会问休假多长时间、会不会耽误部队工作,提醒他们要以部队工作为重,在家时间不要太长。80岁生日那年,全家人为我庆贺。我对满堂子孙说:“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有句话你们要记住:没有国家这个大家,就没有咱们这个小家;没有共产党领导,就没有老百姓的好日子。不管到什么时候,你们都要听党话跟党走,好好为国家站岗放哨。”

20年前,我因病做过一次大手术,每到秋天,后遗症就会发作,要到医院打上半个月的吊瓶。有时候大儿子陪着去,有时候小儿媳陪着去,在部队的几个孙子都牵挂着我。每逢这个季节只要孙子们打电话问:“奶奶今年输水没有?”我都会主动说:“输过了,我身体很好,你们不要挂念。”我一直觉得,家事再大也大不过公家的事。能自己做的事尽量不要麻烦孩子,免得拖他们的后腿,让他们分心。

我自己住在老屋,有一次下大雨,在院子里的水泥地上滑倒了,半天没有爬起来,幸好被路过家门口的一个邻居看到。这件事情过后,放心不下我的二孙子海瑞,特意在院子里安了个摄像头,这样孩子们每天都能看到我了。

二儿子当兵走时,我们在房前栽了一棵“报国竹”。30多年过去了,当年栽下的这棵竹子已经长为一片竹林。每天看到这片竹林,就像看到儿孙们;听见竹叶哗哗作响,就像儿孙们在和我说话聊天,我很知足,也很幸福。

(谭 燕、中国国防报记者 卢 军整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