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报赏析丨从两部影片中感受浓烈的英雄主义情怀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陈福阳 刘昱岑 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3-02-26 10:53:50

烈火淬炼英雄志

■陈福阳

1965年,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上映,影片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该片以富有浪漫主义的手法讲述了重庆解放前夕,以江姐、许云峰为代表的革命者在狱中严守党的秘密,同敌人顽强斗争的故事。

海报绘制者通过浮雕式的手法,突出了主人公江姐与许云峰英勇就义时庄严、伟岸的英雄形象。主画面中,许云峰手戴镣铐、双拳紧握,展现出他顽强斗争、不畏牺牲的革命意志。江姐双手被缚在身后,身上的浅色旗袍与红色毛衣在风中飘扬,体现出她柔美的女性特征,中和了画面的刚劲气质。她的神色从容镇定,符合她刚柔相济、处变不惊的人物性格。二人并肩而立,象征了珍贵、可靠的革命情谊;他们目视前方,仿佛看到难友成功冲破牢狱的场景,看到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的热烈场面。

人物左侧画面是写意化处理的越狱行动,革命者在炮火硝烟中高擎红旗、前赴后继。红旗在风中猎猎飘扬,指引革命者继续英勇战斗,与前来接应的解放军先遣部队及游击队员会师。

这幅海报气势宏大,色彩浓郁。红黄交织的底色渲染了革命斗争中炮火连天的悲壮景象,在底部黑色的衬托下更具视觉冲击力,与海报底部片名“烈火中永生”形成呼应。通过画面语言,海报描绘了以江姐、许云峰为代表的革命者不惧炮火、为革命胜利而斗争的精神,彰显了革命者在烈火淬炼中愈发坚定的革命意志与浓烈的英雄主义情怀。

血染木棉花正红

■刘昱岑

“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新婚的礼炮吧!”这句震撼人心的台词出自彩色故事片《刑场上的婚礼》。该片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80年上映。影片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员周文雍、陈铁军,这对因共同的斗争生活和革命理想走到一起的年轻伴侣,在广州红花岗刑场宣布举行婚礼后,从容就义的英勇故事。

海报画面右下角的广州苏维埃政府剪影,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二人被捕事由——领导参与广州起义。周围的白色硝烟、主人公手腕上的黑色铁镣两处细节,表现他们处于白色恐怖中。冷峻的墨蓝色底色,烘托出肃穆、悲壮的氛围。

海报主画面选自片中二人在木棉花树下诀别的场景。男女主人公、革命伉俪周文雍和陈铁军面对死别,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无畏的眼神透露出对革命事业和彼此爱情的坚定。周文雍左手抚摸陈铁军右肩,既有作为革命战友的鼓舞与关心,也流露出对爱人不舍的铁血柔情。

海报以木棉花为中心意象。这种被称为“英雄花”的植物盛开时颜色火红,就像英雄的鲜血染红一般。两人紧紧相牵的手中,共执一朵周文雍为陈铁军摘下的木棉花,是整幅海报中最为鲜艳的一抹颜色。木棉花既象征二人纯洁、忠贞的革命爱情,也象征他们英勇不屈的革命斗志。绘制者通过“英雄花”的隐喻手法,赞颂这对革命伴侣的英雄壮举和浩然风骨,诉说革命星火生生不息、革命火焰熊熊燃烧的蓬勃生机。与之相得益彰的,是片名选用了绿色。绿色象征希望,传递出这对革命伴侣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碧血染烈骨,铁窗炼忠魂。红棉并蒂慰,共产铸同心。”这首写在陈铁军送给周文雍手帕上的诗,浓缩了周文雍和陈铁军为革命事业牺牲奉献的一生,歌颂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和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