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看看双拥展馆
太原市双拥展览馆中的海军太原舰模型。马永欣 摄
郴州市双拥展示馆入口。杨洪亮 摄
在前不久的“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中,许多党政机关、中小学校组织前往红色教育场馆开展活动。在各类红色场馆中,以双拥工作为主题,回顾双拥历史、讲述双拥故事、传播双拥文化的双拥主题展馆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
2020年,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上,一支旧竹筒令人印象深刻。当年,谭楚云老人将挑水攒下的钱都存在这个“集金筒”里,捐给前线购买装备。去年2月,主题展闭幕。而今,一个个“集金筒”般动人的故事,在各地双拥展馆中广为流传。
图①:徐州双拥展览馆。汪志鹏 摄
图②:郴州市中学生参观双拥展示馆。杨洪亮 摄
图③:沈阳市八一双拥博物馆。荣俊运 摄
图④:太原市双拥展览馆 马永欣 摄
江苏省徐州市双拥展览馆——
研学旅行“精彩一站”
■王少亭
苏北十月,秋风微凉。
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景区内的徐州双拥展览馆里,游客驻足凝视一件件见证军民团结一心的珍贵展品,聆听一个个饱含鱼水深情的感人故事,庄严的气氛为秋日增添了一分厚重。
2012年,徐州市将原淮海战役纪念馆改建为双拥展览馆,面积2800平方米。展览馆设有5个展厅,展出图片1300多张、实物168件,有6组场景再现和数十分钟影像资料展播。
“这次改建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是徐州双拥优良传统的接续传承。”徐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拥军褒扬处处长牛庆怀告诉笔者。
“一条扁担两头弯,千里遥远来支前。一头挑的是白面,一头挑的是炮弹。白面送给同志吃,送上炮弹打坏蛋……”推着小车、拉着物资,抬着担架、背着伤员,一队支前民工冒着枪林弹雨、顶着风雪艰难前行……大型光电实景展区吸引了许多游客。“淮海战役中,几百万支前民工汇聚成滚滚洪流,创造了战争史上的支前奇迹。”国庆期间和家人来馆参观的一位市民说,“每当看到这些场景,我都分外感动。”
展馆回顾了徐州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双拥工作探索、形成、壮大、发展的历史进程,整理展示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基本经验。展馆还综合采用现代展陈手段,再现“推小车支前”“98抗洪抢险”等不同历史时期徐州军民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动人场景。
在海军徐州舰模型旁,不少游客排队合影留念。“城舰共建”为双拥工作注入新活力。2016年以来,针对徐州舰官兵“学历提升、备战打赢”新需要,由徐州市委市政府牵头,徐州工程学院承办的“送学上舰,智力拥军”项目,累计帮助该舰59名战士实现学历升级,其中10人获得本科学历。
展馆中的“铜山路双拥模范街”景观,是徐州双拥工作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我们在这里深切体会到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深情。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自觉赓续红色血脉,用红色精神担当复兴重任,绘就最美中国。”南京审计大学红松林实践小分队队员参观双拥展览馆后,在留言簿上写道。
为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双拥展览馆,徐州市团委与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合作,精心打造“人民的胜利”青年学习社线路。徐州双拥展览馆作为线路第三站,采用现场教学、剧本式体验等形式,引导青少年感悟人民军队的胜战密码。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副主任周永杰介绍,仅今年国庆假期,到展览馆参观研学的游客就超过10万人次,利用节假日游览红色圣地、重温红色历史,成为更多人的假日出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