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故事”的日夜皆为见证,海岛水兵在平凡中铸就荣光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王雁翔 段江山 责任编辑:陈磊 2024-05-06 12:03:51

五月,蓬勃向上的季节,青春的季节。

每当这个季节,总有人们努力探寻青春的内涵与价值,描绘青春的绚丽与多彩。诗人笔下,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经典旋律中,青春是“一只一去不回的鸟”。

驻守远方的军人心中,青春却是坚守的执着、无悔的选择,是“一团燃烧在胸膛中的火”。

青春难以定义。冰封雪裹的高山上,风高浪涌的海岛上,每名官兵的青春都值得被铭记。那些守护边关冷月的军人,普通得就像喀喇昆仑的山石、汹涌东海的浪花。然而,正是那一块块平凡的石头,筑成祖国一道道屏障、一座座界碑;正是那一朵朵普通的浪花,托起一艘艘战舰乘风破浪。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捧读他们的故事,总能收获一缕春风;读懂他们的内心,就是读懂一簇精神的浪花,读懂了一种坚强、一种担当、一种刚毅,一种平凡中的伟大。这个五月,让我们一起走进边海防一线,感受新时代戍边军人的青春风采。

——编  者

大海无言。

系上责任。

海岛水兵的平凡生活

■解放军报记者 王雁翔 段江山

“我是一个平凡的没有故事的人。”在祖国一座远离大陆的海岛上,海军二级上士刘浦看上去内向而腼腆。他想了一会儿说:“我就讲一讲自己第一次出海的经历吧。”

那次出海,风急浪大,刘浦因为晕船,在值更战位上吐得昏天暗地,感觉随时都会晕过去。报务技师提醒他:“你现在在值更,绝对要保持清醒!”

刘浦咬着嘴唇,掐自己的胳膊和腿,不停用疼痛提醒自己在战位上。

不知过了多久,报务机突然发出一个不易觉察的声音,还没等刘浦反应过来,休更睡觉的报务技师像弹簧似的,猛地从铺上坐起来,一查看,果然来了新报文……

那一刻,报务技师的反应让刘浦突然警醒,海上执行任务“睡觉也要睁一只眼”不是传说,更不是空洞的口号。

这件小事使刘浦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时刻准备打仗,也体会到“战位”的千钧分量。从那以后,他咬紧牙关战胜了晕船,并在一次又一次的任务磨炼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报务骨干。

“岛上的生活挺平淡,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在这座岛屿上,许多水兵像刘浦一样,都自称是“平凡的没有故事的人”。然而,他们在平凡中创造非凡,在平淡中铸就荣光。没有故事的日日夜夜,背后其实写满了海岛水兵的忠诚与大爱、坚守与担当……

一位水兵在远眺大海。王雁翔 摄

傍晚时分,官兵坐在礁石上小憩。王雁翔 摄

在最美好的年纪,遇到最美的风景、最值得信任的人

“没想过当兵会来这么远的岛,更没想过会抡圆锅铲、围着灶台转七年。”岸灶炊事班班长、中士陈嘉新,回忆自己的“兵之初”时毫不掩饰。他说,自己一上岛就被分配到岸灶炊事班,当时心里很失落。

初到炊事班,身材微胖的陈嘉新总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两年服役期满就退伍。海灶炊事班班长侯必双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作为“过来人”,他理解陈嘉新内心的挣扎。那段时间,侯必双每天都会约陈嘉新一起打篮球、跑步,陪他“侃大山”。

鼓励和陪伴,让陈嘉新内心燃起了斗志和希望。“侯班长走到哪里,哪里的饭菜肯定最好吃”——战友们对侯必双的“热捧”,也让他对炊事岗位有了新认识。他在心里暗自发誓,以侯班长为榜样,扎根海岛、干好本职。同时他加强训练,体重瘦了20多斤,人也变得开朗起来。

在岛上,侯必双是战友眼中的“好大哥”,更是炊事班战友的“主心骨”。入伍前,海灶司务长、二级上士张耀升的梦想是:当兵就要当扛枪打仗的兵。

上岛后,列兵张耀升被分配进了炊事班,他不甘心,希望转岗舰艇岗位。上岛第二天,战友们都在午休,他顶着烈日,在海浪声里埋头走了数公里,到码头去看舰艇。

这件事被“师傅”侯必双知道了,专门找他谈心:“舰艇上,出海就是上战场,伙食保障不好,没力气就没有战斗力。舰艇兵和炊事兵,只是分工不同,我们肩负的使命,有多大区别?”

“师傅”的话深深刻进张耀升的心底,也成为激励他在炊事岗位上成长的座右铭。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很庆幸,在最美好的年纪,在海岛军营遇到最美的风景、最值得信任的人……”

岛上高温、高湿、高盐,侯必双对战友的爱,融进日常生活点滴,贯注在一餐一饭中。每次开饭,侯必双都会仔细观察官兵们的反应,耐心征求官兵建议,整理成一本涵盖不同菜系的“烹饪宝典”。

“厨房,就是炊事员的战场,每一种菜肴都凝聚着炊事兵的心意,传递着温暖与情谊。”为了保证战友吃得健康营养,他利用休息时间学习中医知识,琢磨出十多种“中药祛湿汤”,并从营养学角度改进口味,研究出一套暖胃又暖心的“海灶菜谱”。

侯必双眼中,战友都是自己的兄弟,他和妻子彭雄英的“红娘”就是一位重庆籍的战友。如今,侯必双带出来的炊事骨干,都像他一样,坚守三尺灶台,用一餐餐热饭、美食诠释着他们对战友最深沉的情谊。

假期即将来临,炊事班里格外热闹,战士们想方设法烹饪特色美食。王雁翔 摄

那年退伍季,战士屈万里到码头送班长下岛。载着老兵的船已驶出去很远,他还在码头眺望。回到宿舍,屈万里对侯必双说:“在这个岛上,班长教会了我做人做事,是老师,也是兄长。”

也许只有那个定格在军港码头上的凝望,才能诠释海岛官兵内心深处战友情谊的那份纯粹、那份厚重。

有一种支持叫“懂得”,有一种相聚叫“等待”,有一种付出叫“真爱”

三级军士长赵长亮和相恋多年的女友许洋终于携手走入婚姻殿堂。结婚登记前一天,赵长亮拉着许洋的手说:“感谢你对我多年来的包容和陪伴,为我撑起一片天,让我安心守岛。”

作为边防军人的妻子,许洋懂得爱人的不易,也给予他最大的支持。她暗暗对自己说,和踏实诚恳的赵长亮携手走过一生,是她最正确的选择。婚后,夫妻俩一直两地分居,许洋承担下所有家庭重担,照顾双方父母和孩子,还要干好自己那份工作。

像许洋这样的军嫂,在守岛军嫂群体中比比皆是。那年春节,侯必双的妻子在家做手术,由于任务在身,侯必双无法及时回家陪伴妻子。

好不容易回去了,一个月后就是春节,电话里听说两名战士因为家庭变故临时调整了休假时间,担心炊事班人手不够,灶上工作转不开,侯必双征得妻子同意,第一时间赶回部队。

“我得让岛上的战友吃上可口的年夜饭。”临走前,看到妻子背过身悄悄抹泪,侯必双说,“过年了万家团圆,战友们在岛上吃不好,会更想家的……”彭雄英理解丈夫,反过头来又安慰他:“你放心去吧,家里不用操心,我会照顾好我自己。”

有一种支持叫“懂得”,有一种相聚叫“等待”,有一种付出叫“真爱”。前些年,彭雄英随军到了距离海岛最近的城市生活,夫妻俩隔海相望。虽然两人之间的“直线距离”近了不少,但她依然要独自承担家庭的重担。只有在侯必双休假回到家时,一家人才能真正团聚。

每次休假,侯必双还要抽时间回老家陪伴父母,为两位老人做好一日三餐,用这种方式尽一份孝心。就像在部队中一样,侯必双在厨房、炊具、食材、菜肴之间,将自己深深的爱意,倾注在细碎繁杂的工作里。

老兵侯必双与家人视频通话。王雁翔 摄

侯必双每天坚持写下一段守岛心语。王雁翔 摄

岛上的水兵随舰艇出海,经常几个月无法与家人联系。

那年,柴油机技师余大洋出海执行任务归来打开手机,看到家人发来的数十条信息,才知道父亲突发疾病过世了。打过电话,他独自走到海边,面朝家乡的方向磕了三个头……

去年底,余大洋服役期满,他再次递交了留队申请。

三级军士长谭凤林的妻子,同样背负着一个大家庭的重担。今年初,岳母要做心脏手术,结束任务后谭凤林急匆匆赶回家中,与妻子一起照顾老人。休假的日子,几乎每天都在家与医院之间往来奔波,谭凤林却说一点儿都不累,“一家人在一起,每天过得温暖而踏实。”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早上出操时间,四周白茫茫一片,浓雾里能听见海浪声,却看不见海,天地都笼罩在湿重的水汽里。

浓雾中传来洪亮的朗读声,那是一级军士长刘海根正在练习普通话。刘海根是舱段技师,要随时下达各种口令。前不久,有位战友开玩笑说,偶尔听不清刘班长那“带着方言味的普通话”。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年逾40岁的刘海根开始挑战自己,重新开始语言学习。

舱段技师肩上担子不轻。刘海根带的班,负责艇舱众多机械运转,容不得任何差错。尽管他的普通话还未达到纯正标准,但语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越来越清澈洪亮。

刘海根穿上军装,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个少年的追梦之旅”。1998年,在电视上看到解放军抗洪抢险的新闻,就读财会专业、即将大学毕业的刘海根禁不住热血澎湃。

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担心父母不同意,背着家里悄悄报了名,体检通过了,我的家人才知道我参军的消息……”头发已经有些花白的“追梦少年”刘海根,脸上写满自豪的笑容,“那年,我们班有8名同学应征入伍,都是为了圆心中的梦。”

历经26年的风浪洗礼,刘海根对舰艇各大系统和机械零部件早已熟稔于心,有故障第一时间就能排除,成为名副其实的水兵专家。一次,艇舱水柜漏水,水柜里外都是水,极易触电。官兵电询厂家技术人员该怎么办?对方回复说:进厂维修。

进厂维修周期长,影响训练。刘海根决定立足现有条件独立检修。他大胆尝试,小心操作,硬是完成了这项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出航就是出征,出海就是战斗。”刘海根说,我们不可能带着厂家技术人员上战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首先得依靠自己,练强自己才能打胜仗。

“较真,不是标榜自己多能干,而是要对自己的战位负责!”一次,舰艇上组织全雷联调,绝缘技术指标迟迟达不到要求,军械技术保障队班长兼技师、一级军士长王志国认为自导有问题,但自导技师坚持认为问题不在他们团队,二人为此争执不下。

有战友悄悄拉王志国衣袖:别那么较劲。王志国寸步不让,“咚”的一声,一拳擂得桌子嗡嗡响:“我相信我的判断没错!”

“万一你错了呢?”有战友问。

王志国答:“如果事实证明我错了,那我道歉、总结教训,对大家也是一次难忘的交流提高。”

在王志国一再坚持下,重新检测的结果真是“自导电缆松动”导致指标不达标。

“我们要敢于叫响‘我的战位,我负责’。”多年前,王志国第一次独立负责雷弹技术准备,就遇到了技术难题。他带着战友一边查阅资料,一边实操验证,从当天下午三点一直连续忙到第二天清晨五点,直到彻底查清和排除故障。

多年来,王志国始终保持着这种敢于较真、敢啃硬骨头、不彻底解决难题誓不罢休的作风。王志国笑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就是我的追求。”

在王志国的宿舍,记者看到各类荣誉证书和立功奖章。他一次次随舰走出这座岛,参加各类重大演训任务,为装备生产厂家提出高质量建议。

“我的坚守很平凡,但我的战位不平凡。”这是海岛水兵共同的心声。无论炊事兵,还是雷弹兵、报务兵……这些自称“平凡”的水兵,不舍昼夜铆在各自战位上,在平凡的坚守里编织着青春梦想,创造出不凡业绩。

采访临近结束,三级军士长谭凤林告诉记者,去年底,他写了一封信,写给30年后的自己,勉励自己努力“向上望,向前行”,希望30年后的自己能拥有更珍贵、更自豪、更无愧于家国的回忆。

这是谭凤林的梦想,也是海岛水兵们的心灵自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