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军地读书会
——军地广泛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增强国防意识厚植家国情怀
春深日暖,书香氤氲。4月23日,第30个世界读书日如期而至。
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新时代以来,我国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从公共图书馆、书店,到城市书房、社区阅览室、农家书屋,各类公共阅读服务设施日益丰富完善,神州大地全民阅读氛围愈发浓厚。
书香军营,军地共建。近年来,多地依托地方丰富的图书资源,帮助驻军部队丰厚“精神粮仓”,打造数字图书馆,以“阅读力”助推战斗力。国防书屋,军地共享。军地纷纷组织读书分享会,扩大读书“朋友圈”,在共读共学中提高文化素养,增强国防意识,厚植家国情怀。
在书屋里相遇,在书海中畅游,让我们共赴军地读书会。
——编 者
4月17日,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人武部干部和民兵走进长沙市一中附属小学,与学校联合开展“书香筑梦创未来”主题读书活动。曾颖 摄
湖南省长沙市军地开展主题读书赠书活动——
读书“朋友圈”共享共学
■吴林先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陈 静
《为什么是中国》10册、《红色长沙》10册、《长征》15册……4月17日,武警湖南总队机动支队图书室“上新”700余册图书。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长沙市军地9家单位联合在该支队举办“与时代同行 为强军阅读”主题读书赠书活动启动仪式,为军营捐赠优质图书。
据了解,此次活动共为驻军部队、海军辽宁舰、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和退役军人公益书屋等单位捐赠万余册图书。
近年来,长沙市依托丰富的图书资源,结合世界读书日、八一建军节等时机,为驻军部队捐赠优质图书,定期举办军地读书分享交流会,开展互荐好书、互学经验、互促提升活动,扩大军地读书“朋友圈”,为强军兴军提供更强动力。
今年,长沙市军地读书“朋友圈”迎来5所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的加入,书友们大多是中学生。“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多读书、读好书有助于打牢成长成才的基础。”长沙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向学校捐赠的图书以党史军史、国防军事类为主,引导青少年向革命先辈、向一线官兵学习,胸怀忧患、心怀家国。
“品读红色书籍,我决心更加努力学习,将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岗位多作贡献,这样才不愧对革命先烈的牺牲奉献。”捐赠仪式后,长沙市一中学生黄涵缨分享读书感悟。
随着读书“朋友圈”不断扩大,丰富多彩的军地读书分享交流活动蓬勃开展。截至目前,长沙市已举办“书香军营”“遇舰阅读”“阅享星城”等主题读书会139场次,营造部队官兵和地方各界共读共学的浓厚氛围。
“书香是一种氛围。看到大家都在认真阅读,我也挑了好几本在读。”海军长沙舰一级上士程锦辉说,在“遇舰阅读”城舰共建活动中,长沙市军地为官兵送来许多优质图书。在战友们的影响带动下,他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最近,他正在整理读书体会,打算参加线上读书交流活动。
“找到合适的‘渡口’,规划科学的路径,借助有效的工具,方能解决问题。”在线上读书交流平台,浏阳市人武部某科科长赖峥嵘向大家推荐《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工作要有方法》等图书。他说,这些书帮助他打开了工作思路。
为适应数字阅读的发展,长沙市图书馆在6个驻军部队营区开通流动图书服务点,打造线上线下服务体系。每季度更新图书,每套书都配有二维码,官兵用手机扫一扫就能轻松阅读。
武警湖南总队机动支队中士梁德霖说:“线上平台有海量资源,不仅可以阅读电子版,还可以听书。阅读变‘悦读’,读书兴趣更浓了。”
据悉,长沙警备区还结合党管武装工作例会等时机,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推荐军事类图书,助力领导干部学习军事知识、强化国防观念。
海军某部举办“悦读海岛”军地读书活动——
图书“漂流瓶”点亮心灯
■黄 兴 李佳隆
渤海湾畔,一艘轮船穿破海雾缓缓驶来。上等兵陈静达早早来到码头,等待书友下船。
“陈静达哥哥,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面对困难不逃避,学习中遇到复杂难题要有敢于‘亮剑’的勇气。”刚下船,初二学生宋飞菲便迫不及待从书包中拿出小说《亮剑》交给陈静达,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这样的场景,在驻守海岛的海军某部“悦读海岛”军地读书活动中很常见。该部负责人鲁春佳介绍,过去,海岛生活艰苦,网络尚未开通,读书是官兵主要的文化活动。2003年开始,为了号召更多人参与读书,官兵组织“悦读海岛”活动,并在每年4月邀请岛上政府工作人员、渔民、学生一起读书。在官兵带动下,岛上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越来越浓。现在,学生们都在岛外上学,周末回家后常和官兵分享近日所读书籍。
传阅同一本书、交换读书笔记、互评读后感想……每月一次的“图书漂流”活动开展以来,该部官兵与学生结成6对书友。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一次分享点亮一盏心灯。上等兵黄凯下连后不久便来到海岛,心理落差和工作压力使他产生情绪波动。阅读“八一勋章”获得者杜富国奋斗实录《你退后,让我来》之后,黄凯变得积极主动起来。杜富国超于常人的坚韧和勇敢,感染并鼓舞着他,他在笔记本上写道:“我所遇到的困难,与杜富国相比微不足道。再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也要说一句‘让我来’。”黄凯向战友请教工作方法,努力补齐短板弱项。一次,官兵配合地方开展下水道清理工作,黄凯主动请缨冲在最前面,获得大家一致好评。
在黄凯的推荐下,五年级学生宋瑾萱也读完了这本书,并在黄凯的“漂流瓶”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长大以后,我也要去当兵,像哥哥一样战斗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我上个月收到的交换书籍是《海殇》,让我对保护海洋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士周坤是一名历史爱好者,他计划下次分享有关三国的历史书籍。为了提升读书质效,军地组织结对,推荐不同领域的优质图书,时常开展讨论交流,在阅读中提高思想水平、增长知识才干。
一级军士长董伟与乡党委委员梁晨结成读书对子。他们选择军地协同创新发展方面的书共读,结合岛上实际问题,查找当前联动机制存在的不足,共同探讨军民共建的路子。
春风浩荡,海岛书香。该部定期收集官兵和学生的“心愿书单”,向上级协调购买,及时满足阅读需求;规划“新书推荐”专区,引导激发阅读兴趣。
甘肃省白银市建设国防书屋开展读书活动——
书屋“分享会”成为课堂
■马 聪 杨 涛
4月21日,甘肃省靖远县乌兰镇国防书屋,一场以“书香致远 ‘阅’享人生”为主题的军地读书分享会拉开帷幕。县人武部干部职工、基干民兵代表和社区群众一起,阅读红色书籍、感悟革命精神。
活动现场,县人武部干部朗读小说《保卫延安》中的陇东追击战相关章节,结合解放西北的历史,讲述先辈英勇战斗的故事。
靖乐社区居民王碧淳是书屋的“常客”,但参加人武部组织的读书分享会尚属首次。和大家一起阅读了《可爱的中国》《古田一九二九》《红星照耀中国》等书的部分章节,她感到受益匪浅:“今天了解了很多党史军史故事,感受到革命先辈崇高的理想追求,对‘人民军队’这个称呼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回去我要带着孩子一起读完这些书。”
“我们不仅要自己增长见识、坚定信念,还要加强军地交流,经常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引导大家了解军队和国防。读书分享会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乌兰镇武装部部长张兴亮介绍举办分享会的初衷。
分享会的举办地国防书屋,已成为白银市推动基层国防教育走深走实的新阵地。目前已建成9家,实现全市5个县(区)全覆盖。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基层国防教育阵地少,设施设备、环境营造等方面存在不足。市委议军会上,我们提出设立国防书屋的建议,得到一致赞同。”白银军分区领导介绍,2024年开始,他们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图书馆等单位,针对白银市地处山区、人员居住分散等特点,依托村(社区)“青年民兵之家”、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等场所建设国防书屋。
白银区纺织路街道便民服务大厅楼层指引牌上,“国防书屋”4个字十分醒目。市民郭凯彬办理业务后看到指引牌,带着好奇走进位于二楼的书屋。“我一直对军事很感兴趣,看到这里有这么多军事历史和国防知识图书,立即选了几本自己喜欢的。”郭凯彬说,他以后会常来借阅,还会热情地向身边亲友推荐。
据了解,书屋里的图书由军分区与市图书馆精心挑选,包括党史军史、军事常识、兵器知识等类别,还订阅了国防军事类报刊,满足读者多元阅读需求。
“书屋每季度采购一次,今年第一季度,我们上架了《新时代中国强军梦》《智能化战争——AI军事畅想》等。读者可以现场阅读,也可以借阅。”纺织路街道国防书屋工作人员郝婷婷介绍。去年初,书屋刚开放时读者较少,为了提升人气,军地联合策划主题阅读活动,联系军事专家举办讲座。渐渐地,书屋知名度逐步提升,人气越来越旺。
搭好台唱好戏。寒暑假期间,书屋经常组织“小小军迷”读书分享会,亲子共阅红色经典等活动。一间小书屋,成为贴近群众的国防知识课堂。下一步,白银市军地将在更多乡镇(街道)设立国防书屋,精心策划国防教育活动,更好发挥国防书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