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窦来庚:“武林将军”展雄风

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志 责任编辑:林诗清 2025-07-09 16:52:08

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东城街道窦家洼村,“武林将军”窦来庚的抗日事迹可谓家喻户晓,并被载入《临朐县志》。窦来庚的遗骨安葬在庄严肃穆的临朐烈士陵园,常有群众自发前来缅怀。其英勇报国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沂蒙老区人。

这位“武林将军”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窦来庚,字峰山,1900年出生于窦家洼村。他自幼尚武,19岁考入济南一中,当年转入山东省武术传习所学习,毕业后任临朐县高等小学国术教员,后去镇江任江苏省立第九师范国术教员,不久到南京中央保健司任职。其间,在全国武术考试中夺得特优第一名。

1931年,他任济南民众体育场场长,次年任山东省国术馆副馆长,1935年承办“志成国术研究社”,还兼任过济南一中和齐鲁大学的武术教员。

七七事变后,窦来庚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司令部警卫武士队队长。同年10月,济南失守,武士队被改编为国民军义勇队,他任队长,率120人来到临朐。此后,他多方筹集装备,很多爱国人士仰慕他的豪情,纷纷加入义勇队。这支队伍不断壮大,扩充到2000多人。

“生逢乱世,窦来庚敢于带领队伍与日军周旋奋战,书写了一段英勇悲壮的战斗史。”原临朐县文化局退休干部冯益汉说,他研究窦来庚生平40多年。

1938年1月,日军侵占临朐城。4月12日,窦来庚率部与30多名日军、50多名伪军激战两个多小时,收复临朐城。同年5月24日,七八百名日军、3000多名伪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进犯临朐城,窦来庚率队防守。因寡不敌众、装备落后,义勇队被迫突围出城。这次战斗击毙日军指挥官1人,击毙日伪军70多人。

1938年秋,国民军义勇队改编为山东省保安第十七旅,任命窦来庚为旅长。

临朐县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友说,窦来庚武艺高强,他主张“为国习武,报效国家”,支持“国共合作”“枪口对外”“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主张,同共产党员马保三领导的部队保持联系,还曾亲自掩护过中共地下党员任铭剑。

1938年至1942年,窦来庚率十七旅官兵袭击日伪军据点、破坏敌人铁路运输线、截击敌军运粮队,与日伪军作战20余次,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1942年7月18日,穷凶极恶的日军调集十几个县的日伪军3000多人包抄十七旅。窦来庚得知消息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会上很多人主张避敌主力、暂时转移,但他决心抵抗,命令部队坚守阵地,与日军决一死战。

7月19日凌晨,十七旅遭到日伪军多路进攻,窦来庚率部奋起抵抗,战斗异常激烈,终因武器装备悬殊,节节失利。激战到下午4点,十七旅只剩不足百人,窦来庚亦中弹负伤。但他誓死不当俘虏,慷慨自戕,时年42岁。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感其忠烈,追晋窦来庚为陆军少将。198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窦来庚为革命烈士。

窦来庚之孙、今年73岁的窦硕强说:“我常听父亲说起爷爷,说他带领队伍保卫家乡,使临朐百姓少受日军的侵略残害。”

窦来庚英勇的抗日事迹一直在临朐县传颂。“英烈故事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热血与奋斗,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英烈故事进校园等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他们好好学习,成长为社会栋梁。”临朐县龙岗小学教师周展说。

尚武从军、报效国家,成为窦家洼村人的精神传承。窦家洼村村委委员窦丰硕说,新中国成立后,村里先后有80余人参军入伍。如今,村民们生活富裕、安居乐业,但大家始终不忘英烈伟绩。

(新华社济南7月9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