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军地探索红色文化传播与国防教育新形式记事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龙文江 周飞飞 樊晨 责任编辑:郭妍菲 2025-07-16 07:41:26

“光荣之城”创新国防课堂

——上海市军地探索红色文化传播与国防教育新形式记事

■龙文江  周飞飞  中国国防报记者  樊  晨

一座城市里,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文化赋予一座城市独有的气质。

时代不断进步,城市日新月异。日前,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指标“进展超过预期”,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当城镇化发展进入“下半场”,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如何在城市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防课堂、持续提升全民国防意识,成为一个新课题。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及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今年5月,“光荣之城”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启动。上海市军地携手探索红色文化传播与国防教育新形式,让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城市的新风尚。

海军节前后,黄浦江畔设置人民海军主题“打卡”点。

音频APP上新红色经典

构建“云端”矩阵

《狼牙山五壮士》《雷锋日记》《红军不怕远征难》……暑期刚至,上海一家音频平台在APP首页开辟“红色经典”专区,线上推出50余部红色音频作品,携手数百万家庭开启亲子阅读的红色之旅。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特有的传播方式,新时代国防教育阵地在哪里?国防教育如何精准对接青年关注点?围绕这些问题,上海市军地展开调研、合力攻关,探索构建体系化的国防教育“云端”传播矩阵。

上海市委宣传部与上海警备区连续两年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日网络大直播”,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军队院校专家、优秀退役军人代表轮番登台,讲解军事知识、分享国防故事。直播时长超过8小时,累计吸引750余万人次观看。

“他们能够过障碍、上云梯、潜海底,力量大、速度快,超厉害的!”6月下旬,在东方卫视一档儿童节目录制现场,军娃周来与主持人互动,用童言童语描述自己心中的军人模样。

这个栏目组与上海警备区政治工作局开展合作已有7年时间,先后走访1000余个军人家庭、邀请100余名军娃参与录制,共同策划推出国防教育进幼儿园、听将军爷爷讲故事、走进东方绿舟国防园等多期专题节目。节目在电视媒体与互联网平台同步播出,一经发布便成为网络热点。

“我又去当兵了”“歼击机女飞行员的浪漫夜航”“这是我今年看过最好的视频”……上海一家视频平台与该警备区联合发布“一日探军营”网络征集令,邀请10余个视频制作青年团队走进部队营区、体验一日军旅。拍摄制作的系列国防教育宣传片,在视频平台收获很高播放量。满屏的红色弹幕穿梭,成为一堂“硬核”的国防教育课。

上海坐拥多个颇具影响力的网络平台,探索国防教育新模式大有可为。“走上‘云端’平台,让国防教育有意思更有意义。”上海警备区政治工作局领导介绍,国防教育手段的转型尝试,创作出更多鲜活生动的作品,走进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心灵。

国防主题快闪走进闹市区

借力潮流“出圈”

“我抽中了歼-35A和福建舰!”“我集齐了‘东风’‘战神’‘威龙’‘鲲鹏’4张卡牌!”6月下旬,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防主题快闪活动在上海市静安区某大型商场开启。市民现场参与国防知识趣味问答,就能赢得全新设计推出的国防主题卡牌。

作为“光荣之城”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推出的亮点项目,国防主题快闪为期4天。活动现场,精致的军事模型、极具收藏价值的纪念徽章、创意十足的国防主题文具,吸引不少市民驻足。不少青少年“军迷”现场交换自己手中的卡牌,分享交流武器装备知识。

“以文创为载体,将国防教育搬进商圈、融入日常生活,是对全民国防教育形式的一次创新探索。”上海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举打破传统场地限制,既丰富商圈业态又拓宽教育覆盖面,为市民带来沉浸式的国防文化体验。

制作卡通军人形象、推出“AI教官”主持国防知识竞赛……在上海,紧跟潮流文化、契合年轻人审美特点的多项国防教育新形式相继落地。原创设计的“守沪卫士”形象,以可爱的卡通人物为载体,融合红色文化、军旅文化、海派文化等元素,频繁亮相各类国防教育活动现场,深受青少年喜爱。

国防主题快闪现场,中小学生挑选国防文创产品。

群众参与国防知识趣味问答。

上海军地携手推出的国防文创产品。

教育“出圈”,首先应打破传统思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作为潮流文化的发源地和聚集地,国防教育也应更新观念,将家国情怀、使命担当等主旋律巧妙融入时尚、潮流的元素中,打造思想性与趣味性兼具的产品。

今年初,《人民的军队·音乐国防课》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开讲。课程独具匠心地将现场讲述与音乐、影视、动画、诗词等多种艺术形式巧妙融合,沉浸式回顾人民军队发展历程、描绘人民军队英勇奋斗历史画卷。“国防教育授课,有代入感才有感染力,青年学生就应该多听多看这些高质量课程。”崇明区实验中学校领导在课后感慨。

“走近边防线”13年不断线

擦亮特色“品牌”

“无论是保家卫国的志愿军烈士,还是探索天空的航天英雄,或是像爸爸妈妈那样的普通人,他们心里都爱着国、恋着家。这份家国情怀,是永远回荡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军号声’。”

5月27日,在上海大中小学师生“爱我国防”演讲比赛总决赛现场,宝山区行知外国语学校学生朱晨萱发表《军号声声家国情》主题演讲,讲述“军号”情结,获得小学组别一等奖。

颁奖仪式上,上海师范大学退役大学生士兵胡梦娜登台接过红彤彤的证书。胡梦娜的外婆专程乘车从浙江赶到上海,在台下为她鼓劲,希望她继续为国防作贡献。“军旅生涯虽然短暂,但收获很大,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胡梦娜说。

“本学年演讲比赛历经初赛、复赛、准决赛及在线网络投票等环节,吸引全市逾1000所大中小学师生参与,演讲视频线上观看量达2000万次。”据介绍,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品牌活动,“爱我国防”系列涵盖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摄影比赛等多种类别。

为拓宽创作体裁,上海市军地还举办“爱我国防”首届红色网络微短剧剧本大赛。大赛期间,组委会收到微短剧剧本200余部,涌现出《侯绍裘:星耀云间》《超时空密信》等一批优秀原创剧本。

“我想创作一个跨越时空的作品,为我们与革命先辈之间搭起精神的桥梁。”最佳创意剧本《超时空密信》创作者张耑介绍,“剧本选题灵感来源于革命先驱陈延年。他为革命理想献出生命,也催生了我最初的创作冲动。”

“有人赞叹边疆之美,但到过边关才会体会背后的辛酸”“承受的是万里海疆的孤寂,守护的是万家灯火的安宁”……翻看“走近边防线”主题活动感悟集,学生们用真挚的话语抒发爱国爱军朴素情怀。

“每年1期、连续13年不断线,‘走近边防线’活动如一颗颗火种,在青少年心中点燃崇军尚武的热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军地共同努力下,活动迄今已有700余名上海高中生参加,并与一些边海防城市建立常态联系,影响力不断提升。

城市有多大,国防课堂就有多大。上海警备区领导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着眼时代发展、加强军地协作,不断推进国防教育模式创新,力争打造一批更有活力、更有影响力的教育样本。

图片由郇淇舟、成建威摄

本版制图:扈  硕、王秋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