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旧貌育新变 振兴正当时——苏浙皖交界处一线见闻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粲 2025-07-19 21:00:41

80多年前,苏浙皖地区连绵的丘陵间,新四军战士们一次次抵御日军侵略,将奋勇抗敌、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上。近日,记者在苏浙皖交界处走访调研时看到,如今的革命老区,既回响着新四军壮烈的历史长歌,也在新时代孕育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续写砥砺前行、向新发展的动人故事。

在红色旧址追忆烽火岁月

根据虚拟键盘提示,游客便能弹奏出慷慨激昂的《新四军军歌》;面对镜头,大屏可以为游客“换上”合体的新四军军服;点击屏幕上的“新四军知识问答”,这支抗日铁军的一个个小故事便生动呈现……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的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里,观众在观看展板、实物之余,还能通过互动装置重回80多年前新四军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1943年秋,新四军十六旅从苏南南下浙皖交界的广德、长兴等地,开辟了郎(溪)广(德)长(兴)抗日根据地。1944年底,新四军一师从苏中渡江南下,于1945年1月6日,在长兴与十六旅会合。1945年1月13日,中央军委电令成立苏浙军区。如今,130余件文物藏品、35件军事武器、240余幅珍贵照片静静陈列在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内,讲述着新四军艰苦抗日的历史故事。

随着红色文旅迈入融合发展新阶段,近年来,纪念馆立足红色资源禀赋,通过科技赋能、红色研学等多种形式,探索新四军故事当代传播新路径,进一步激发人们对红色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2024年,我们先后组织‘当一回新四军小战士’‘当一回小小讲解员’等社教活动20余场。同时,积极推动红色教育走出馆区,纪念馆的‘铁军宣讲团’全年共开展外出宣讲20余次,观众超万人。”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馆长陈峰平介绍道,未来,纪念馆将持续创新活动形式,让新四军精神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命力。

在革命老区触摸产业脉动

在安徽省广德市新杭镇,青山绿水间,郑大芳烈士墓肃然矗立。1944年3月29日,在“杭村大捷”中,郑大芳作为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八团三营教导员率领部队冲锋,在追歼逃敌时牺牲,年仅23岁。

如今,郑大芳烈士牺牲的地方早已褪去硝烟,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热土。

在位于广德经济开发区的广德亚太汽车智能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全自动化生产车间内,智能监控平台实时监测生产进度,300余个机械臂正24小时不间断作业。

“依托全自动化生产流程,我们公司制造的刹车盘产品具有性价比高、稳定性强等优势。去年,公司共生产超千万个刹车盘,已广泛应用于吉利、红旗等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广德亚太总经理吴新中告诉记者。

不远处的安徽佳合朔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一个个汽车后视镜正有序完成压铸、冲洗、抛光等工序。凭借智能化管理系统,车间在提升产量的同时保障优质品控,如今一台压铸机日产超3000个后视镜,效率提升约10%。目前,汽车零部件产业已成为广德市主导产业,聚集规上企业77家,2024年实现产值136.2亿元。

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英烈的精神也始终滋养着这片沃土。在新杭镇,郑大芳烈士的身影从未远去——镇中心的初心广场上,郑大芳烈士铜像昂首挺立,深情注视着这片他曾守护的家园;10余年间,由郑大芳烈士家人设立的“郑大芳烈士奖学助学金”共资助学子约450人,让烈士的精神在一代代年轻人心中扎根……

在红色热土谱写文旅新篇

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江苏溧阳,是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就设在溧阳的水西村。昔日,革命先烈在此奋战,一道道指令从这里发出;如今,这里凭借天目湖、南山竹海等景点吸引游客慕名而来。

串起丰富文旅资源的是一条公路——全长365公里的溧阳1号公路对外通达周边7个县市,对内串联全市主要景点、312个自然村、220多个乡村旅游点,把整个溧阳变成了一个“大景区”。2024年,溧阳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350亿元。

驱车行驶于1号公路上,平整宽敞的道路、清新舒爽的空气、茂林修竹的景色,无不让人心旷神怡。“不仅‘以路为线’,同时还‘以路为景’。整条线路充分利用溧阳丘陵山区、平原圩区等地形地貌兼备的有利条件,着力打造亲山近水、路景交融的景致。”溧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刘利说。

青山绿水间,掩映其中的红色元素格外抢眼。1号公路不仅串联起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塘马战斗烈士陵园等红色景点,还布局了沙河精神纪念馆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溧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当地将持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出多条经典红色体验线路,让红色资源为文旅产业增色添彩。

(新华社合肥7月19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