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泉河畔产业兴 五指山下日子甜——琼崖革命老区焕新颜
新华社记者刘邓、余俊杰
如果说蓝色和绿色是海南岛的亮丽外衣,那红色,才是海南岛最鲜明的底色。琼崖革命曾创造坚持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奇迹。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记者重回多个琼崖革命老区村庄,看看那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是7月20日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琼崖红军改编旧址拍摄的《琼崖抗日先锋》雕塑。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在琼海市椰子寨村,清澈的万泉河静静地从村中蜿蜒而过。村庄与知名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相隔不远,村庄内白石岭景区、官塘温泉旅游度假区等自然风光优美。
“一些旅游公司和酒店纷纷在我们村投资,给村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红色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为村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椰子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增说。
如今的椰子寨村在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完善村居风貌,陆续建造了多功能综合楼、广场、凉亭、河边栈道等设施,正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乡村。
椰子寨村是琼崖革命老区焕新颜的一个缩影。
五指山市毛阳镇毛贵村,曾是琼崖临时人民政府和琼崖纵队司令部所在地。今年63岁的王福进还记得,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住的是清一色的茅草房,走的是狭窄的泥土路。
王福进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五指山市人大代表,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专门提交了改善革命老区人居环境的建议。2000年,在政府支持下,茅草房被拆除,家家户户都住进了集中新建的富有黎族风情的平房。
“脱贫攻坚以来,变化更大了。如今,宽阔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摩托车成为村民出行的‘标配’,有的家庭还购买了小轿车。”王福进说,村民通过外出务工,种植橡胶、槟榔、瓜菜等增加了收入。
这是7月20日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起义纪念园拍摄的白沙起义领导人王国兴塑像。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记者看到,村中配备了篮球场、村卫生室、村文化室等,自来水通到每家每户。村口的村邮站,可以让村民像城里人一样网上购物、收发快递。远处青山叠翠、近处绿水环抱,这个以前偏远落后的黎族山村已成为“世外桃源”般的美丽乡村。
“村庄旁边还有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我们正在制定新的规划,整合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五指山市毛阳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王志苗说。
位于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西北部的仁台村,曾是琼崖红军西路军开展武装斗争的地方。仁台村村干部麦典波告诉记者,为了支持革命事业,当年800多人的村庄作出巨大牺牲,海南岛解放时村里人口稀少、一片凋敝。
如今,通过发展产业,当地打造了鹧鸪茶、蜂蜜等多个农业品牌,并通过整村打造红色农旅,建成集革命教育、旅游观光、亲子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革命教育研学基地。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2024年人均年收入达到2.48万元。
“我们盘活了闲置的百香果长廊发展光伏产业,壮大鸽子养殖项目,还在积极谋划火山荔枝王产业。”麦典波说。
白沙起义黎族首领王国兴的故乡番响村大力发展种桑养蚕特色产业、三亚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所在地村民在海边建起三层小楼……从万泉河畔到五指山下,从海口到三亚,一曲产业振兴、村强民富的乐章正在琼崖革命老区各地奏响。
(新华社海口7月23日电)